分道揚鑣
釋義
道:道路。鑣:馬嚼子,意指提起馬嚼驅馬前進,分路而行。形容志趣不同各行其道。
出處
唐·李延壽《北史·魏書·河間公齊傳》:“高祖曰:‘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故事
南北朝時期,北魏的河間公元齊有個兒子叫元志,飽讀詩書極富才華,孝文帝非常賞識他,任其為洛陽令。后來,孝文帝遷都洛陽,洛陽令元志遂升格成為“京兆尹”。恃才傲眾的元志一向看不起腹中空空的達官顯貴們,某次他外出游玩,正碰著御史中尉李彪的車駕飛馳而來。按說,官職較小的元志應該給李彪讓路,但他一向蔑視此人,所以偏不相讓。李彪心中氣惱,當即責問:“我是御史中尉,官職居上,你為什么不給我讓路?”元志昂然作答:“我是洛陽父母官,你在我眼中不過是一個洛陽住戶,哪有父母官給住戶讓路之理?”
于是兩人爭吵起來,一時僵持不下,便來到孝文帝處評理。孝文帝弄清原委后,笑著說:“洛陽是我的地方。兩位說得都有道理,我認為你們可以分開走,備走備的,不就行了嗎?”二人折返后,果真取來尺具將經常通行的道路進行丈量,分作兩等分,此后兩人備取一半,各走各路。
用典
已詔使人,所在賑恤,揚鑣分路,將遍四海,必令為朕耳目。
——《隋書·高祖紀上》
簡文、湘東,啟其淫放;徐陵、庾信,分路揚鑣。
——《隋書·文學傳序》
六藝殘缺,莫睹全文,各自名家,揚鑣分路。
——唐·顏師古《漢書緒例》
上一篇:成語《出類拔萃》釋義|出處|故事|用典|
下一篇:成語《剛愎自用》釋義|出處|故事|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