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變夷用夏
【出典】 《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曰:“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于夷者也。”東漢·趙岐注:“言以諸夏之禮義化變蠻夷之人耳;未聞變化于夷蠻之人,同其道也。”
【釋義】 變夷用夏即用夏變夷。指用中國的文化改變落后國家之人。
【例句】 愿變夷用夏,荊狄是懲膺。(王之道《六州歌頭·和張安國舍人韻呈進彥》1158)這里化用孟子語,表示希望華夏民族以自己的古老文化改變入侵的落后民族,戰勝敵人。
詩詞典故·變夷用夏
【出典】 《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曰:“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于夷者也。”東漢·趙岐注:“言以諸夏之禮義化變蠻夷之人耳;未聞變化于夷蠻之人,同其道也。”
【釋義】 變夷用夏即用夏變夷。指用中國的文化改變落后國家之人。
【例句】 愿變夷用夏,荊狄是懲膺。(王之道《六州歌頭·和張安國舍人韻呈進彥》1158)這里化用孟子語,表示希望華夏民族以自己的古老文化改變入侵的落后民族,戰勝敵人。
上一篇:典故《卜隱青門》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哺應為吐》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