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賢子貢
【出典】 《論語·子張》:“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釋義】 賢子貢,以子貢為賢。子貢為孔子(仲尼)弟子,姓端木,名賜。魯大夫叔孫武叔在朝堂上說,子貢比孔子更為賢能。子貢駁斥了他,并指出孔子學問博大精深,不得其門而入,則對他一無所知。后多用以比喻傳聞不合實際。
【例句】 君看當年仲尼窮,從人賢子貢,自欲學周公。(辛棄疾《臨江仙·蒼壁初開,傳聞過實。客有來觀者意其如積翠清風巖石玲瓏之勝……》1941)這里的“賢子貢”指傳聞不實之詞,意為“蒼壁”之美在于壁立突兀,而不在于“積翠清風,巖石玲瓏”。如果人們以后者為美,而不能體會壁立千仞之美,那么就如人們認為子貢賢于孔子一樣。
上一篇:典故《賢臺金鑄》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銷金偃革》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