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襞箋能賦
【出典】 《南吏》卷一○《陳后主本紀》:“后主愈驕……常使張貴妃、孔貴人等八人夾坐,江總、孔范等十人預(yù)宴,號曰:‘狎客’。先令八婦人襞采箋,制五言詩,十客一時繼和,遲則罰酒。”唐·劉禹錫《樂天寄憶舊游因作報白君以答》詩:“坐中皆言白太守,不負風光向杯酒。酒酣襞箋飛逸韻,至今傳在人人口。”(見《全唐詩》卷三五六)
【釋義】 襞箋,摺疊詩箋,以備題詩。陳后主曾令妃嬪襞箋賦詩。
【例句】 ①臺城游冶,襞箋能賦屬宮娃。(賀鑄《臺城游》[南國本瀟灑]512)這里用陳后主后宮宴樂事,懸想臺城游冶的情景。②野色分禾黍,秋聲入管弦。閑揮談麈襞吟箋。(賀鑄《宴齊云》[境跨三千里]516)這是說手揮麈尾,襞箋吟詩。
上一篇:典故《被花惱》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豹變》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