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子山賦
【出典】 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卷二《哀江南賦序》:“大盜移國,金陵瓦解。余乃竄身荒谷,公私涂炭。華陽奔命,有去無歸。……傅燮之但悲身世,無處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畏南山之雨,忽踐秦庭;讓東海之濱,遂餐周粟。……追為此賦,聊以記言,不無危苦之詞,惟以悲哀為主。”《周書》卷四一《庾信傳》:“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也。……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轉右衛將軍……來聘于我。屬大軍南討,遂留長安。江陵平,拜使持節……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信雖位望通顯,常有鄉關之思。乃作《哀江南賦》以致其意云。”
【釋義】 庾信字子山,本仕梁,官右衛將軍。出使西魏,西魏滅梁,遂留仕于西魏。魏周易代,又仕北周。作《哀江南賦》抒寫鄉關之思。后世詩詞常用“子山賦”表現身系異域心念故國的情思。
【例句】 且易水歌傳,子山賦在,青史留名。(朱敦儒《木蘭花慢·和師厚和司馬文季虜中作》837)司馬樸(字文季)被挾持人金,忠宋不屈。朱敦儒在此詞中以庾信在北周作《哀江南賦》比擬司馬氏在金的詞作,贊他不忘故國。
上一篇:典故《子山愁》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子平婚嫁》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