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思維過程中,實現思維突破和創造的一種思維方法。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首先提出來的。他認為,“所謂靈感,恐怕是人腦有那么一部分對于這些信息再加工,但是人并沒有意識到,這在國外也稱為‘多個自我’即人不光是一個自我,而是好幾個,一個是自己意識到的,還有沒意識到的,但它也在那里工作。那么,假設一個很難的問題,在這些潛意識里加工來加工去,得到結果了,這時可能與我們的顯意識溝通了,一下得到了答案。整個的加工過程,我們可能不知道。這就是所謂的靈感,從前我也講過,靈感,靈感,不是什么神靈的感受,而是人靈的感受,還是人,所以并不是很神秘的事,不過在人的中樞神經系統里是有層次的,而靈感可能是多個自我,是腦子里的不同部分在起作用,忽然接通,問題就解決了?!?錢學森主編《關于思維科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42頁)
關于靈感之謎,自古以來說法不一,總結國內外有關靈感的理論大致有四種:“神靈感應理論”、“天賦論”、“描述論”、“顯意識同潛意識相互作用論”。是由于錢學森教授倡導建立思維科學以來,才將靈感納入思維科學領域加以解釋?,F代思維科學認為,“靈感的孕育也有一個過程,只不過不在意識范圍之內,而在意識范圍之外,在潛意識,當醞釀成熟,卻突然溝通,涌現于意識,成為靈感?!?(同上書,第22頁)
使用靈感思維方法要注意的是:其一,要堅持“長期積累,偶然得之”的實踐論觀點。其二,人的思維是整體思維,就目前發現的人類各種思維形式,可以說沒有一種思維形式可單獨運行的,都是兩種或幾種思維形式綜合交叉使用。因此,要掌握在整體思維中發揮靈感思維的獨創性作用。其三,由于靈感是顯意識與潛意識相互作用的結果,我們必須堅持用顯意識來調動潛意識,發揮潛思維迸發靈感的作用。關于調動潛意識方法很多,可以因人因事而宜。
上一篇:演繹思維法
下一篇:父母的寄托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