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象為具體對象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感知化思維方法。觀察作為人的一種感知活動,作為一種思維方法,在人的一切實踐活動領域中都有廣泛的適用性。科學研究,生產勞動,軍事偵察,公安偵察,新聞采訪,社會調查,都離不開觀察。而一系列觀察實踐活動中又都脫離不開形象觀察。將形象觀察運用于認識活動中,就是形象觀察思維。在認識活動中使用形象觀察方法獲得關于被觀察形象的思維運動中,它是由觀察者、觀察的形象事物、觀察工具三個要素構成的。
使用形象觀察方法,要注意三個基本原則:
1.形象觀察的目的性原則。目的性是形象觀察的基點。生物學家計算過,人的眼睛每天大約完成10萬次跳動。人的耳朵每天聽到的各種音響,也是不可盡數的。倘若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器官總是混亂的,無目的的,沒有控制的,那么人也就無從思維了。所以,只有目的性強了,才能避免盲目性。
2.形象觀察的客觀性原則。客觀性是形象觀察的依據。形象觀察,旨在認識客觀形象,了解并掌握客觀形象的本來面目和固有的規律性,為科學認識和改造形象事物提供理論依據。因此,形象觀察切忌主觀臆斷和隨意構想。必須堅持以形象事實為出發點。
3.形象觀察的全面性原則。全面性是形象觀察的重要原則。列寧指出:“要真正地認識事物,就必須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聯系和‘中介’。我們決不會完全地做到這一點,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們防止錯誤和防止僵化。”(《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53頁)
此外,作為形象觀察法,從思維的角度說來,還必須想方設法擺脫已有觀念的束縛,努力提高觀察形象,識別形象、運用形象的能力。
由于現代觀察多借助儀器,所以運用形象觀察法要特別注意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方法的巧妙使用。其中又必須注意數量分析研究,并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機地結合起來。
上一篇:形象類推法
下一篇:形象選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