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靈感思維過程中,努力尋求能夠誘導靈感發生的“誘因信息”的思維方法,是我國思維科學工作者在探求靈感發生機制中提出來的。(見錢學森: 《關于思維科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71頁)
大量靈感發生的案例表明,靈感的進發幾乎都必須通過某一偶然事件作“觸媒”,刺激大腦,引起相關聯想,然后才能閃現,尋求靈感誘發的信息,開拓靈感創造的時機,已成為創造家們的常習了。
榮獲第一個諾貝爾獎金的物理學家倫琴,就是借助高壓真空管造成的熒光誘因而發現了x射線的;柏克勒爾從鈾鹽使照相機底片感光真正發現了天然放射性。科學發現中大量事實告訴人們,當思維活動達到高潮,勢必有靈感跳躍,因為如果沒有這種靈感閃現,不會使處于高潮的思維得以預期的結果,而誘發靈感因素是最寶貴的。一般地說,凡從事科學研究和發明創造的人,都積累了許多尋求誘發靈感因素的各種高壓,如自由想象,發散式的聯想,見景生情等等。
尋求“誘因信息”,首先,必須做好知識積累,在積累的基礎上才可巧妙選擇誘因信息,沒有這樣一個基礎,永遠也尋找不到真正的誘因。其次,要善于關注似乎無關而真正相關的信息,這要憑科研經驗了,最后要會使用“誘因信息”,科學發現過程中,“誘因信息”白白流掉的事例屢見不鮮,而會利用“誘因信息”則要靠全方位的全息性思維及折射,這是一種高超的思維藝術。
上一篇:家風
下一篇:尊重信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