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乳燕飛》賞析|編年|考證|本事|匯評
辛未首夏,以書舫載客游蘇灣。徙倚危亭,極登覽之趣。所謂浮玉山、碧浪湖者,皆橫陳于前,特吾幾席中一物耳。遙望具區,渺如煙云;洞庭、縹緲諸峰,矗矗獻狀,蓋王右丞、李將軍著色畫也。松風怒號,暝色四起,使人浩然忘歸。慨然懷古,高歌舉白,不知身世為何如也。溪山不老,臨賞無窮,后之視今,當有契余言者。因大書山楹,以紀來游
波影搖漣甃。趁熏風、一舸來時,翠陰清晝。去郭軒楹才數里,蘚磴松關云岫。快屐齒、筇枝先后。空半危亭堪聚遠,看洞庭、縹緲爭奇秀。人自老,景如舊。來帆去棹還知否。問古今、幾度斜陽,幾番回首。晚色一川誰管領,都付雨荷煙柳。知我者、燕朋鷗友。笑拍闌干呼范蠡,甚平吳、卻倩垂綸手。吁萬古,付卮酒。
【編年】
辛未即咸淳七年(1271)。蘇灣,周密《癸辛雜識前集·吳興園圃》:“趙氏蘇灣園,菊坡所創,去南關三里而近碧浪湖,浮玉山在其前,景物殊勝。山椒有雄跨亭,盡見太湖諸山。”《烏程縣志》:“蘇灣在縣南峴山寺前,碧浪湖之西。其堤為蘇軾治郡時所筑,故名。”浮玉山即天目山,《山海經·南山經》:“浮玉之山,北望具區,東望諸毗。”《方輿紀要》卷九一:“浮玉即天目矣,杭湖諸山,其脈皆本于天目,故亦得以浮玉之名被之。”“《吳興志》:浮玉山有二,在歸安峴山漾者為小浮玉,此為大浮玉也。”《嘉泰吳興志》卷四《山》:“歸安縣,浮玉山,在縣峴山漾中。俗傳其水隨川低昂,旱潦如一,上有叢萑,舊有小亭,今不存。”碧浪湖,《清一統志·湖州府·山川》:“碧浪湖在烏程縣南三里。群山四匝,諸水匯聚。以在峴山前,又名峴山漾。”洞庭峰即包山,又稱洞庭山,在太湖中。《吳郡志》卷十五《山》:“洞庭包山,即洞庭山也。傳記所載,多與洞庭相雜。《吳地記》云:在縣西一百三十里,中有洞庭,深遠世莫能測。……今洞庭山在太湖,湖中有東西二山,西山最廣,林屋洞及諸故物悉在焉。東山有柳毅井,為故跡。”
上一篇:劉辰翁《乳燕飛》賞析|編年|考證|本事|匯評
下一篇:胡浩然《傳言玉女》賞析|編年|考證|本事|匯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