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發的老醫生對我說:“可喜你已大好了。城市與你不宜,今夏海濱之行,也是取消了為妙。”
這句話如同平地起了一個焦雷!
學問未必都在書本上。紐約,康橋,芝加哥這些人煙稠密的地方,終身不去也沒有什么。只是說不許我到海邊去,這卻太使我傷心了。
我抬頭張目的說:“不,你沒有阻止我到海邊去的意思!”
他笑道:“是的,我不愿意你到海邊去,太潮濕了,于你新愈的身體沒有好處?!?br>
我們爭執了半點鐘,至終他說:“那么你去一個禮拜吧!”他又笑說:“其實秋后的湖上,也夠你玩的了!”
我愛慰冰,無非也是海的關系。若完全的叫湖光代替了海色,我似乎不大甘心。
可憐,沙穰的六個多月,除了小小的流泉外,連慰冰都看不見!山也是可愛的,但和海比,的確比不起,我有我的理由!
人常常說“海闊天空”。只有在海上的時候,才覺得天空闊遠到了盡量處。在山上的時候,走到巖壁中間,有時只見一線天光。即或是到了山頂,而因著天末是山,天與地的界線便起伏不平,不如水平線的齊整。
海是藍色灰色的。山是黃色綠色的。拿顏色來比,山也比海不過。藍色灰色含著莊嚴淡遠的意味,黃色綠色卻未免淺顯小方一些。固然我們常以黃色為至尊,皇帝的龍袍是黃色的,但皇帝稱為“天子”,天比皇帝還尊貴,而天卻是藍色的。
海是動的,山是靜的。海是活潑的,山是呆板的。晝長人靜的時候,天氣又熱,凝神望著青山,一片黑郁郁的連綿不動,如同病牛一般。而海呢,你看她沒有一刻靜止!從天邊微波粼粼的直卷到岸邊,觸著崖石,更欣然的濺躍了起來,開了燦然萬朵的銀花!
四圍是大海,與四圍是亂山,兩者相較,是如何滋味,看古詩便可知道。比如說海上山上看月出,古詩說:“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奔毤毦捉?,這兩句形容亂山,形容得極好,而光景何等臃腫,崎嶇,僵冷?讀了不使人生快感。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币彩窃鲁觯饩皡s何等嫵媚,遙遠,璀璨!
原也是的,海上沒有紅,白,紫,黃的野花,沒有藍雀,紅襟等等美麗的小鳥。然而野花到秋冬之間,便都萎謝,反予人以凋落的凄涼。海上的朝霞晚霞,天上水里反映到不止紅白紫黃這幾個顏色。這一片花,卻是四時不斷的。說到飛鳥,藍雀,紅襟自然也可愛。而海上的沙鷗,白胸翠羽,輕盈的飄浮在浪花之上,“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匆娝{雀,紅襟,只使我聯憶到“山禽自喚名。”而見海鷗,卻使我聯憶到千古頌贊美人,頌贊到絕頂的句子,是“婉若游龍,翩若驚鴻”!
在海上又使人有透視的能力,這句話天然是真的!你倚欄俯視,你不由自主的要想起這萬頃碧琉璃之下,有什么明珠,什么珊瑚,什么龍女,什么鮫紗。在山上呢,很少使人想到山石黃泉以下,有什么金銀銅鐵。因為海水透明,天然的有引人們思想往深里去的趨向。
簡直越說越沒有完了,總而言之,統而言之,我以為海比山強得多,說句極端的話,假如我犯了天條,賜我自殺,我也愿投海,不愿墜崖!
爭論真有意思!我對于山和海的品評,小朋友們愈和我辯駁愈好?!叭诵闹煌?,各如其面”,這樣世界上才有個不同和變換。假如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樣的臉,我必不愿見人。假如天下人都是一樣的嗜好,穿衣服的顏色式樣都是一般的,則世界成了一個大學校,男女老幼都穿一樣的制服,想至此不但好笑,而且無味!再一說,如大家都愛海呢,大家都搬到海上去,我又不得清靜了!
(1924年《小說月報》第15卷第10號)
賞析這篇小品是頌揚大海、抒發對大海的摯愛之情。
本文的一個突出特點便是思路舒展,行文活潑。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先把思路宕開,寫她疾病方愈,醫生勸她取消海濱之行,可她卻固執己見,非去不可,因為她有她的理由。這些情節的敘述,顯露出作者海行之心切,愛海之情烈,并使讀者心目中形成疑竇,急欲了解作者愛海的緣由。在第二部分,作者思如涌泉,放筆鋪寫大海的雄姿美韻。在山與海的對比中,多角度多側面表現了海的特點。由山與海給人的空間感色彩感寫到它們的動靜形態氣韻,由山與海給人的美感差異寫到它們對人所引起的情趣和感悟。隨著描寫角度的轉換,作者的情脈也一浪高于一浪,大海給人的美感一步步增高。在描寫具體海景的基礎上,作者直抒胸臆,寫道:“說句極端的話,假如我犯了天條,賜我自殺,我也愿投海,不愿墜崖!”在這里愛海之情達到了頂峰,并淋漓盡致地直接渲泄出來。文章至此似乎可以結束了,可是作者并未就此收筆,接著在第三部分又旁逸斜出,縱筆寫人,說“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習性愛好不能強求一致。言外之意,山和海各有自己的特點,我不將自己的意見強加于人。這是諧趣之筆,也是使文章的蘊含更臻全面圓通之筆。
藝術手法的靈活多變是這篇小品的另一特點。從表達方式看,第一部分是簡潔的途述。寫我與醫生的爭執,在去不去海濱問題上兩個人展開辯論,形成對話的形式。第二部分是生動形象的說明議論,說明愛海的理由,品評海的豐姿雅韻。這里仍保留著辯論的語調,但把爭論的對方隱去,不見其人,不聞其聲,形成單方申辯的形式。但又似乎對方就在面前,造成一種若即若離的情狀。這樣既節省了文章的篇幅,又有一種朦朧的美感。第三部分也是議論。面對小朋友直接談話,表示喜歡辯論,但絕不把自己的好惡強加于人,風趣親切,娓娓動聽。表達方式的變化多彩,靈活巧妙,使文章搖曳多姿,引人入勝。
在表現手法方面,本文嫻熟輕巧地運用了對比手法和抑揚手法,傳神地反映出自然景物的特點,充分地表現自己的感情。在第一部分里,通過對紐約等著名城市與海邊的感情的比較,反映出愛海的心理。第二部分是把海與山對照著來寫的。一是山與海給人造成的空間感的對照;二是山與海給人造成的色彩感的對照;三是山與海給人造成的情態感的對照,借以顯示出海的可愛。同時在對比中穿插抑揚,于抑揚之間更鮮明地反映出大海的美景。
本文的語言活潑、輕倩。配合偏執愛海的內容的表達,其中有不少夸張極端的語句,形成一種天真、自然,怎樣想就怎樣講的孩子氣的格調,風趣橫生,使人不禁莞爾而笑。
上一篇:《往事(二)》原文|賞析
下一篇:《擇偶記》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