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廟內園以及萃秀、點春諸勝處①,每于朔望拔關②,縱人游覽。正月初旬以來,重門洞啟③,嬉春士女,鞭絲帽影,釧韻衣香④,報往跋來⑤,幾于踵趾相錯,肩背交摩。上元之夕⑥,羅綺成群,管弦如沸,火樹銀花,異常璀璨⑦。園中茗寮重敞⑧,游人畢集。斯時月明如晝,碟躞街前⑨,惟見往還者如織,塵隨馬去,影逐人來,未足喻也。遠近亭臺,燈火多于繁星,爆竹之聲,累累如貫珠不絕,借以爭奇角勝,若其稍作斷續聲者,輒以為負。宵闌興劇,正不知漏箭之頻催也。春原富貴,國幾長春,夜亦風流,天真不夜,北門管鑰,亦為竟夕不鍵⑩,殆所謂“金吾不禁”歟⑾!斯亦風月之余情,承平之樂事。
(《瀛壖雜志》)
注釋①“城隍”句——這里所說的城隍廟、萃秀、點春為上海市園林名勝,位于今上海南市區南部。②朔望——分別指陰歷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兩天。拔關,開門。③重門洞啟——一層層的大門完全打開。④“鞭絲”二句——前一句指騎馬或乘車的男子;后一句指穿著講究、服飾華麗,涂脂抹粉的婦女。⑤報往跋來——來來往往。報通“赴”。⑥上元——即上元節,又稱元宵節,在每年陰歷正月十五日這一天。⑦璀璨——光輝燦爛。>⑧茗寮——茶室。寮指小屋。重敞,紛紛開張。⑨蹀躞(diexie)——往來漫步。⑩“北門”句——指廟門整夜不鎖,讓游人自由出入。⑾金吾不禁——原指京城正月十五日夜禁衛部隊——金吾經皇帝特準開放夜禁,以便百姓徹夜游樂。此處比喻城隍廟等名勝園林正月十五日夜徹夜開放,供人游樂。
賞析本文名為《城隍廟》,作者沒有靜止地按地理方位全面介紹上海名園城隍廟山水、建筑的面貌和特征,而是集中筆力寫熱鬧非凡的元宵之夜的城隍廟。寫元宵之夜的城隍廟,又突出明月、燈火、爆竹、游人,極力渲染繁華富麗、人山人海、狂歡竟夜的熱鬧場景。這便抓住了特點,以動寫靜,將城隍廟寫得頗具特色,為我們留下了一幅清末城隍廟元宵之夜的民俗畫卷,從民俗學的角度來看有其不可忽視的價值。
在語言上,本文以流暢、淺顯的文言文寫成,多用四字短句,辭采豐富,典雅華麗,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諧統一,給人以美的享受。這種語言風格,與王韜“輒直抒胸臆,不假雕飾,不善作謙詞,亦不喜為諛語,少即好縱橫辯論,留心當世之務,每及時事,往往憤懣郁勃,必盡傾吐而后快”的“報章文體”語言大相徑庭,代表了他語言風格的又一側面。
上一篇:《延師教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禁食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