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燭影搖紅》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芳臉勻紅,黛眉巧畫宮妝淺。風流天付與精神,全在嬌波眼。早是縈心可慣。向尊前、頻頻顧眄。幾回相見,見了還休,爭如不見。燭影搖紅,夜闌飲散春宵短。當時誰會唱陽關,離恨天涯遠。爭奈云收雨散。憑闌干、東風淚滿。海棠開后,燕子來時,黃昏深院。
【編年】
據下引本事,此詞當于政和六、七年間(1116—1117)周邦彥提舉大晟府時奉敕作。
【本事】
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七:王都尉(詵)有《憶故人》詞云:“燭影搖紅,向夜闌,乍酒醒,心情懶。尊前誰為唱陽關,離恨天涯遠。無奈云沉雨散,憑闌干、東風淚眼。海棠開后,燕子來時,黃昏庭院。”徽宗喜其詞意,猶以不豐容宛轉為恨,遂令大晟別撰腔。周美成增損其詞,而以首句為名,謂之《燭影搖紅》。云:(略)。
【附錄】
劉克莊《后村詩話》后集卷二:嘉定更化,收召故老。一名公拜參政,雖好士而力不能援,謂客曰:“贄而來見者,吾皆倒屣,未嘗敢失一士。外議如何?”客素滑稽,曰:“自公大用,外間盛唱《燭影搖紅》詞。”參政問何故,客舉卒章曰:“幾回見了,見了還休,爭如不見。”賓主相視一笑。
符雷《南宋雜事詩》:參政門前畫戟枝,客來倒屣未為遲。爭歌燭影搖紅句,見了何如不見時。
上一篇:周邦彥《虞美人》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周邦彥《失調名·斷句》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