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祥《浣溪沙》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再用韻
宮柳垂垂碧照空。九門深處五云紅。朱衣只在殿當中。細捻絲梢龍尾北,緩攜綸旨鳳池東。阿婆三五笑春風。
【編年】
乾道五年(1169)作。宛敏灝《張孝祥詞箋校》卷四:“據‘宮柳垂碧’、‘春風’諸語,知非‘登城樓’同日作。按荊州開元觀在牙城西五百步。祥符八年更為天慶觀,紹興五年遷楚鎮門之東,舊觀廢。乾道五年,孝祥與客過原址,于草中發現初建天慶觀碑,其趺為唐明皇所注《道德經》。遂發地出趺,而還碑天慶新觀(《文集》卷二十八《跋道德經碑》)。此詞豈賦還碑時所見,結舉亦寓‘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感耶。”辛更儒《宛敏灝〈張孝祥詞箋校〉辨正》:“此詞為同調‘登荊州城樓觀’之次首,用同韻,當作于乾道五年春。但全詞所寫卻不是出土碑石一事,而是正月送荊州考生赴臨安應禮部試(文集卷九有《送荊州進士入都》,其中有‘簇仗春旗里,看君策治安’句)。詞中上片蓋回憶當年自己參加殿試情景,而下片則回憶此后身居朝列(龍尾道)及在中書(鳳凰池)情景。末句用《唐摭言》典故,薛逢赴朝見新進士倨傲,遂賦詩道:‘阿婆三五少年時,也曾東塗西抹來。’全詞各句均為切題的話,宛氏不知上述典故,遂謂有白頭宮女之感慨,離題何止十萬八千里! ”
上一篇:張孝祥《浣溪沙》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張孝祥《定風波》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