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屠隆
一出大明門,與長安隔世,夜臥絕不作華清馬蹄夢。家有采芝堂,堂后有樓三間,雜植小竹樹,臥房廚灶,都在竹間。枕上常聽啼鳥聲。宅西古桂二章,百數十年物,秋來花發,香滿庭中。隙地鑿小池,栽紅白蓮。傍池桃樹數株,三月紅錦映水,如阿房、迷樓萬美人盡臨妝鏡。又有芙蓉蓼花,令秋意瑟。更喜貧甚道民,景態清冷,都無吳越間士大夫家華艷氣。
——《晚明二十家小品》
這是屠隆晚年回到寧波故鄉后的作品。在此之前,他因上疏辯白奸險小人俞顯卿的“挾仇誣陷”,反遭罷黜,已經看穿官場的齷齪,深深厭倦仕途生涯。“歸田”對他這位早就向往山水、酷愛自然的“仙令”來說,無疑是輕松、愉悅的解脫。“帝都名利場,雞鳴無安居”;“人間榮與利,擺落如塵泥”。正因為他具有此種人格和心境,所以他的這篇短文,才能以普通住宅為題材,寫出一個樂趣無窮的“世界”,令人于樓堂、廚灶、臥房、古桂、小池等等十分平凡的事物里,感受到別有天地的美。
文章若信手寫出,任性適情,直抒胸臆,自成氣象,但是在這種似乎漫不經意的揮灑之中,也蘊含著作者獨具的匠心。
開首一句:“一出大明門,與長安隔世,夜臥絕不作華清馬蹄夢。”起勢突兀,如危崖墜石,不知其來但緊接著卻匆匆帶過,迅疾轉換成對自己“新天地”的描寫,既表現出作者對“帝都名利場”的毫不留戀,又反映出作者擺脫“樊籠”之后按捺不住的輕松和欣喜,可謂神來之筆。
“以仙令自許”的屠隆,在文筆的簡繁、剪裁的詳略上,顯然是作了精心安排的。你看,他寫歸來,只用了半句話,即“一出大明門,與長安隔世”,似乎對過去那段長達數十年的官場生活想也不愿想,提也不愿提,簡直覺得不屑掛齒,厭倦、決絕之情,溢于言表。而寫到自己那所實在也并沒有什么新鮮東西的田園住宅時,卻不厭其詳:家中有堂,堂后有樓,雜植小竹,屋在竹中,宅西有桂,隙地鑿池……位置、方向、數量、名稱,都作了精確的介紹,簡直像畫了一幅建筑平面圖。這種守財奴數家珍似的寫法,不但令讀者感到輪廓分明,歷歷在目,而且也把作者那欣欣自得的樂趣,表現得淋漓盡致。
為了寫出自己的愉悅、適意,也為了寫出住宅的幽美、可愛,作者從聽覺、嗅覺、視覺三個方面作了刻畫。“枕上常聞啼鳥聲”,以聽覺映襯清幽而不僻冷闃寂。寫古桂“秋來花發,香滿庭中”,則由嗅覺以示古雅,而又生意盎然。視覺上,是連用兩個精巧的比喻狀寫池中之蓮、池旁之桃并映水面的情景:如“紅錦映水”,如“阿房、迷樓萬美人盡臨妝鏡”,在清幽、樸素的住宅里又渲染出一池五彩繽紛、繁華綺麗。寫至此,作者猛然感到這滿池爛漫,似乎和幽居之境有點欠協調,于是趕緊補上兩句:“又有芙蓉蓼花,令秋意瑟。更喜貧甚道民,景態清冷,都無吳越間士大夫家華艷氣。”如此一來,便不失時機地保持了意境的和諧和畫面風格的統一,令讀者感到這仍然是一個幽人獨居、絕無塵囂的小天地,且與首句“與長安隔世”相呼應。
上一篇:《廣陵散絕·〔南朝·宋〕劉義慶》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歸田賦·〔東漢〕張衡》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