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劉義慶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為形陋,不足以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世說新語》
曹操從來是個有爭議的人物,事實上褒之者不能說他們全錯了,因為曹操確是文武兼備,是個英雄。問題出在這個英雄那一套“寧我負天下人,不令天下人負我”的處世哲學實在令人寒心,他的猜忌、嫉妒也出乎人情之外,自從盤古開天辟地以來,要找猜忌、嫉妒的典型,恐怕非此君莫屬。
在這一點上,我決非厚古薄今,如果“數風流人物”,我當然“還看今朝”。
《三國志》的《曹操傳》,亦即《武帝紀》,對曹操的不夠光明磊落的種種,都用竄改史實或留下空白的辦法解決。
到了劉義慶寫《世說新語》時,離開曹操的時代已相當遙遠,不再多加顧慮,筆下就不加以諱飾了。
那些瑣碎的記載,有的已被《三國志評話》或《三國演義》所采擇而加以敷衍,成了膾炙人口的篇章。
人們現在評論曹操的奸詐兇殘無非是根據《捉放曹》、《割發代首》、《戰宛城》、《擊鼓罵曹》、《華容道》等戲曲而談,至多加上電影《曹操與華佗》、京劇《曹操與楊修》而已。其實這些作品對曹操的暴露還是相當簡單化的,對曹操的內心世界的探索還是相當粗淺的。
我認為那些作品所塑造的曹操都不如《床頭捉刀人》那樣入木三分。讀了《床頭捉刀人》,我們對“人心叵測”這句話才會有深切的認識。
曹操為什么要崔琰代表他去接見匈奴使節呢?真的是自己覺得長得其貌不揚么?要考驗考驗崔琰對他是否忠誠么?是懷疑匈奴使者要行刺而讓崔琰去替死么?是找個藉口害死崔琰而霸占崔琰的妻子么?誰都不知道。他曹操也沒有對左右的親信吐露過。
他自己為什么又要假扮侍衛而執刀立于床頭呢?要察看崔琰以及匈奴使者的神色么?誰都不知道。
崔琰不露半點破綻成功地扮演了魏王,結果呢?沒有得到任何獎賞,后來還是被曹操借故殺掉了。
匈奴使者也不平凡,不以服飾論人,能看出“床頭捉刀人”乃“英雄”,結果也被曹操派人追殺了。
“追殺此使”,就是說匈奴使者已經把公事辦成,已在回匈奴去的途中了。事情已經過去了。曹操可絕沒有因為事情已經過去而稍稍放松他內心深處的猜忌和嫉妒,還是派人把使者追殺了。
很難說,把匈奴使節和崔琰先后害死,他的猜忌、嫉妒就此解消了,不可能。
歷代歷朝,替曹操翻案者甚多。其實沒有什么可翻的,論文才武略,誰也沒有說曹操不是英雄。論他的為人,如此猜忌、嫉妒,不愿任何人在任何方面勝過于他,又豈是為君者應有的氣度。所以翻案翻了一千年,郭沫若等等也參加了翻案的行列,但收效甚微。因為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上一篇:《崔昭行賄事·〔唐〕李肇》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抄代集小序·〔明〕徐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