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江西詩詞·贛西北詩詞·惠洪
惠洪(1071~1128),一名德洪,號覺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豐)人。俗姓彭(一作姓喻)。十四歲時,父母雙亡,依三峰靜禪師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試經于東京天王寺,冒惠洪之名得以剃度為僧。四年后南歸,依真凈禪師于廬山歸宗寺,隨真凈遷洪州石門。二十九歲始,游方東吳、廬山、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涼寺。后冒名剃度事發,入獄一年,被勒令還俗。后又至東京,入丞相張商英、樞密郭天信門下,再次得到剃度,賜名寶覺圓明禪師。徽宗政和元年(1111),張、郭遭貶黜,惠洪亦受牽連,發配朱崖軍(今海南三亞)。政和三年獲釋。四年,返筠州,館于荷塘寺。后又被誣為張懷素黨人,被拘入南昌獄百余日,遇赦,歸湘上南臺。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惠洪工書善畫,尤擅繪梅竹,多與當時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詩名最盛(《四庫全書總目·林間錄》提要)。惠洪身為和尚,時作綺語,因詠“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歸心未到家”(《上元宿百丈》)句而得“浪子和尚”之稱。
惠洪著作極多,保存也較好,是宋代作品存世最多的詩僧。除佛學著述外,其文學作品包括詩文集《石門文字禪》30卷,《甘露集》30卷,詩法著作《天廚禁臠》1卷,詩話著作《冷齋夜話》10卷,筆記集《志林》10卷、《林間錄》2卷,傳記文學集《禪林僧寶傳》30卷、《高僧傳》12卷等。
《石門文字禪》是惠洪詩歌的代表作。惠洪詩歌創作體式多樣,題材較廣,情感豐富,無一般僧詩的寒儉之態,對傳統意義上的僧詩有著某種程度的超越,很值得研究者認真考察。歷代詩評家對惠洪詩評價不一:
頗似文章巨公所作,殊不類衲子。[1]
老洪作語驚一世,筆力可敵千人軍。[2]
若看參寥詩,則洪詩不堪看也。[3]
覺范佳句雖多,卻自是士人詩、官員詩,參寥乃真高僧禪客詩也。[4]
僧詩之妙,無如洪覺范者,此故一名家,不當以僧論也。[5]
惠洪詩涉及范圍很廣,除了一般僧詩常見的描山寫水、吟詠風物、孤獨衰病等題材外,還有與士大夫文人相類的題材,如追懷古賢、積極濟世、關心民生,或感慨人生如夢、壯志難酬,又多題畫詩、論詩詩、應酬詩、艷情詩等。
在追懷古賢、積極濟世方面,如:
淮陰北面師廣武,其氣豈止吞項羽?君得李佑不肯誅,便知元濟在掌股。羊公德化行悍夫,臥鼓不戰良驕吳。公方沈鷙諸將底,又笑元濟無頭顱。雪中行師等兒戲,夜取蔡州藏袖里。遠人信宿猶未知,大類西平擊朱泚。錦袍玉帶仍父風,拄頤長劍大梁公。君看鞬櫜見丞相,此意與天相始終。(《題李愬畫像》)
九江浪粘天,氣勢必東下。萬山勒回之,到此竟傾瀉。如公廷諍時,一快那顧藉!君看洗日光,正色甚閑暇。使唐不敢周,誰復如公者?古祠蒼煙根,碧草上屋瓦。我來春雨余,瞻嘆香火罷。一讀老范碑,頓塵看奔馬。斯文如貫珠,字字光照夜。整帆更遲留,風正不忍掛。(《謁狄梁公廟》)
還有《謁蔡州顏魯公祠堂》《周景仕衙浯溪讀中興碑》等,均頌詠了唐代一些正氣凜然的士大夫的感人事跡,曲折地反映了作者積極入世、關注現實、希望能有古代那樣的賢人振興北宋的淑世情懷。
在感慨人生如夢、壯志難酬方面,如《南豐曾垂綬天性好學余至臨川欲見以還匡山作此寄之》:
我生少小秀不叢,題詩落筆先飛鴻。一從廢棄脫毛發,乃與石田樗木同。平生百慮湛古井,無復掀涌波春風。尚余覷書舊垢習,終日伏案如啞聾。默觀前古忠義輩,光明碩大皆人雄。聞之恨未目親歷,周行四海如萍蓬。猛聞君侯富道義,浩然養就如嬰童。筆端五色藻造化,經綸事業羅心胸。揚清激濁出天性,英聲不減狄梁公。一節直走汝水上,回首弊帚香爐峰。徘徊一月不及見,癡坐掩扃知命窮。霜清昨夜興飄忽,匡山落我清夢中。吾身去住本無系,便欲登舟而向東。再惟君侯未我識,恨遺他日山水重。作詩愿見亦不惡,谷風從虎云從龍。
還有“人生孰非夢,安有昏旦異”(《大雪晚睡夢李德修》),“人生一大夢,聚散兩戲劇”(《石門中秋》),“此生付浮云,忽散還復聚。要之不可必,恐作人間雨”(《崇禪者覓詩歸江南》),等等。
惠洪詩想象奇特,擅用比喻、擬人。如《贈范伯履承奉二子》:
大范風月湖,小范煙雨柳。清明與秀徹,風度隨付受。醉闌看落筆,已覺風助肘。聲名定追尋,公卿在懷袖。江湖方縱浪,第未一唾手。乃公干國器,讜論在人口。謫居長閉門,藥方曾校否。著書亦細事,用舍付杯酒。君看雨園鳩,雨晴定呼舊。
首句的比喻尤具特色,詩人將范家大公子的持重含蓄比喻成湖水,而小公子身單體薄,則比譬成雨中煙柳,婀娜多姿。
又《喜會李公弱》:
韻如風蟬蛻塵垢,氣如春容在楊柳。風流翰墨俱細事,自是吾家道門友。十年契闊掛夢寐,一見令人忘白首。況在祝融眉額間,青碧連天雪晴后。冷齋撥爐聞夜語,雪灰消盡紅金斗。君才合在臺閣間,簿書堆中不應有。且置玉堂風雨筆,來試牛刀霹靂手。民奸吏滑本有神,到君難藏如鼻口。臥駝忽起便過人,再拜當為乃翁壽。此詩乘怒勿示人,愿君低回為遮丑。
平淡無奇的以楊柳比擬女子的俗套,因惠洪的妙用,成了比擬男子的奇特聯想。
除了對比喻手法的運用,還有擬人,如《筠溪晚望》:
小溪倚春漲,攘我釣月灣。新晴為不平,約束晚來還。銀梭時撥剌,破碎波中山。整鉤背落日,一葉軟紅間。
詩中擬人手法的運用,顯得諧趣盎然。
惠洪詩句法獨特,生新奇峭。惠洪詩歌在句法結構上極力追摹黃庭堅,頗得黃詩的奇崛幽峭。如《次韻寧鄉道中》:
夾道傳呼部曲奔,遙知秋色動吟魂。黃柑綠橘平蕪路,剩水殘山夕照村。似鏡此心清自迥,如云往事去無痕。鐘聲有寺藏煙翠,忽見林間窈窕門。
詩作的五、七句為倒裝語序,如果寫成正常語序的話,則為“此心似鏡清自迥”“寺有鐘聲藏煙翠”,但是正常語序的詩顯得十分平淡無奇,反而是詩作將正常和倒裝語序間雜錯放,造成了一種不平衡,讀起來奇崛拗峭,韻味悠遠。
惠洪詩歌也有清新秀麗、自然優美的,如《上元宿百丈》:
上元獨宿寒巖寺,臥看篝燈映薄紗。夜久雪猿啼岳頂,夢回清月在梅花。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歸心未到家。卻憶少年行樂處,軟紅香霧噴京華。
惠洪亦善作詞,情思蘊藉,委婉幽約,有黃庭堅早期詞作之風。楊慎《詞品》評曰:
宋人小詞,僧徒惟二人最佳,覺范之作類山谷,仲殊之作似花間。[6]
如《青玉案》:
綠槐煙柳長亭路,恨取次、分離去。日永如年愁難度。高城回首,暮云遮盡,目斷人何處。解鞍旅舍天將暮,暗憶叮嚀千萬句。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
詞作抒寫傷別、懷人的心情。上片寫恨別,行者遠去,回首高城,無限悵惘,下片轉入行者別后的懷念,夢回人靜,夜雨瀟瀟。通篇將分別之愁、路途之愁、投宿之愁、夜思之愁抒寫得淋漓盡致,情致纏綿。
又《千秋歲》:
半身屏外,睡覺唇紅退。春思亂,芳心碎。空余簪髻玉,不見流蘇帶。試與問,今人秀整誰宜對?湘浦曾同會,手褰輕羅蓋。疑是夢,今猶在。十分春易盡,一點情難改。多少事,卻隨恨遠連云海。
詞作步秦觀《千秋歲·謫虔州日作》原韻,描寫一位獨處空閨的少婦懷春、嘆春的心理與情態。上片描繪春睡時嬌懶倦慵的神情體態,下片著意人物內心的刻畫,少婦追憶往事,腸斷魂消。尤其是“十分春易盡,一點情難改”兩句,情思綿綿,余韻不盡。
注釋
[1]許顗:《彥周詩話》,《歷代詩話》本,第382頁。[2]王庭珪:《次韻贈慈書記》,《盧溪文集》卷二十,文淵閣《四庫全書》本。[3]吳可:《藏海詩話》引韓駒語,《歷代詩話續編》本,第337頁。[4]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七,文淵閣《四庫全書》本。[5]賀裳:《載酒園詩話》,《清詩話續編》本,第439頁。[6]楊慎:《詞品》,見唐圭璋《詞話叢編》第460頁。
上一篇:清代近代江西詩詞·清中期江西詩詞·吳嵩梁
下一篇:宋元江西詩詞·元代江西詩人·揭傒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