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西詩詞·元末明初江西詩詞·元末明初詞人·劉炳
劉炳(一作劉昺),字彥昺,鄱陽人。其父名斗鳳,用虞、掲諸公薦,為翰林應奉,未上而卒。劉炳至正中從軍于浙,朱元璋起淮南,獻書言事,用為中書典籖。洪武初累升大都督府掌記,出為東阿知縣,閱兩考,以病告歸。久之卒,年六十九。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百八十五(附王冕傳后)、《明詩紀事》第三五○頁(甲簽卷十七)等。
《明人傳記資料索引》第837頁作“劉昺”,其按語云“《明史》作劉炳,實誤”,不知何據(jù);又《中國文學大辭典》第811頁亦作“劉昺”。而《明史》《明詩綜》《列朝詩集小傳》《江西通志》《四庫全書》集部六《劉彥昺集提要》等均作“劉(或鎦)炳”。《江西歷代文學藝術(shù)家大全》第619頁采用此說,作“劉炳”。今存以待考。
劉炳有《劉彥昺集》九卷,卷八為《南詞》,惜陰堂裁為《鄱陽詞》。
其詞現(xiàn)存19首,題材較為廣泛,舉凡懷舊、懷古、送別、贈答、祝壽、節(jié)令等,均有涉獵。
劉炳有關(guān)節(jié)令的詞較多,如寒食、重陽、端午、元夕、中秋等在詞的標題中均一一注明,往往通過節(jié)令風物的描繪,或懷古懷舊,或寄贈送別,在今昔對比中抒情寫意。如《浪淘沙·寒食》:
野土墻斜。桃李桑麻。紙錢飛處亂啼鴉。祭余攜酒去,寒食野人家。苑樹憶天涯。遺恨琵琶。銅駝衰草臥龍沙。漢寢唐陵無麥飯,暮雨梨花。
上片寫寒食節(jié)農(nóng)家拜掃祭祖的場景,殘垣石徑,桃李桑麻,紙錢飛掛,黃昏啼鴉,夕陽西下,一片荒涼悲凄的氛圍;下片寫漢唐皇家陵寢無人祭掃的情景,末兩句化用了宋劉克莊《寒食清明》“漢寢唐陵無麥飯,山蹊野徑有梨花”詩意。全詞借景抒情,以桃李、梨花的艷麗反襯陵寢的慘敗荒涼,以樂景寫哀,倍增其哀。又如寫重陽節(jié)的兩首詞:
又景物,是重陽。甚雨暗東籬,數(shù)枝青蕊,未放秋香。搘筇倦登高處,掩柴門、衰柳映橫塘。日暮江聲袞袞,西風鬢影蒼蒼。
當年歌舞翠紅鄉(xiāng)。一曲杜韋娘。曾擊碎珊瑚,玉人扶醉,銀燭成行。回頭已成陳跡,早歸來、茅屋石田荒。謾把清樽遣興,都非少日疏狂。(《木蘭花慢·辛酉九日》)
溪頭柳。青青折贈行人手。行人手,最傷心處,西風重九。陽關(guān)一曲長亭酒。停鞭欲去仍回首。仍回首。少年離別,老來依舊。(《憶秦娥·送別》)
前者懷舊,后者惜別。前者由眼前的“茅屋石田荒”“西風鬢影蒼蒼”追懷昔日的“疏狂”,感慨萬千,懷舊之情可掬;后者由折柳贈人、黯然神傷到陽關(guān)勸酒、停鞭回首,從少至老,依然如故,惜別之情真摯感人。節(jié)令題材的詞還有《鳳凰臺上憶吹簫·丁巳中秋感舊》《水龍吟·己巳端午》《水調(diào)歌頭·禁城春閨元夕》等。
寄贈之詞如《滿江紅·寄水北山人徐宗周》:
水北幽居,抱柴門、一溪寒玉。山萬疊、青林當戶,白云連谷。乳燕落紅春又晚,桑麻三徑多松菊。喜新晴、布谷又催耕,秧分綠。床頭酒,何時熟。謀諸婦,明朝漉。謾黃雞炊黍,共邀鄰曲。舊夢風云銷俠氣,繁華看破知榮辱。系扁舟、罷釣晚歸來,書還讀。
此詞通過對水北山人徐宗周的山居環(huán)境及生活的描繪,再現(xiàn)了山人的閑情逸致,表達了詞人的艷羨之情,風格平淡自然。
上一篇:宋元江西詩詞·贛中詩詞·新余二劉·劉攽
下一篇:宋元江西詩詞·南宋江西詞作·辛派中的江西詞人·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