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后存諸人。》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
《(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后存諸人。》出自:《莊子》名言名句
《(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后存諸人。》譯文如下:
(內(nèi)篇 人間世)
至人就是達(dá)到了最高人格的人。首光,自己要先修德,成為有德的人,然后才能推而及于他人,德化他人。自己所不能的事,就不可去責(zé)備別人。
這是說,古時候至德之人,虛懷而游于塵世間,必先通安命之道,然后才教化他人,未曾有己身不立而能立人的。
“存”就是立。“諸”就是之于。
由這觀點推展開來,如果要求他人做忠義的事,首先,自己必須先行忠義。如果要他人親切和睦,自己就先要親切和睦,這是一定的道理。
上一篇:《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
下一篇:《德蕩乎名。》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