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
《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出自:《莊子》名言名句
《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譯文如下:
(內篇 逍遙游)
在祭祀的時候,廚師如果不作祭肴,而令尸祝的人來代庖,是行不通的。
由此引申到做天子的堯帝,要想把治理天下的帝位交由一個自信比他自己更高潔的人(指許由)
來替代,這也是不行的。庖人尸祝,各安于自己的職位。鳥獸萬物也以其所受而感到滿足。帝堯、許由也該各安于所遇。這就是各得其實,自得而已。堯帝、許由的行為雖不同,但他們的和煦自得卻是相同的。假使廚夫懈怠,不肯煮烹,尸祝的人,也不可棄樽俎而代替庖廚。正恰如帝堯之欲禪天下,許由欲自隱遁之山林出而就帝位,也是不行的。
庖人,謂掌庖廚的人。尸者,太廟中神主。祝者,今之太常太祝;執祭版對尸而祝之者,所以叫做尸祝。樽,酒器。俎,肉器。
上一篇:《盜亦有道乎?》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
下一篇:《圣人生而大盜起。》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