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斷線的風箏》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斷線的風箏
拼音:duàn xiàn de fēng zheng
比喻不知去向。2.動向飄忽不定。3.失去了依靠。例如
望日蓮又脫下身上那打滿補丁的藍花土布小褂兒,扔給何滿子,叮嚀說:“給我看看!你打鳥別象斷線的風箏,有男人來,趕緊喊我。”(劉紹棠《蒲柳人家》4)
這時,萬春芳的思路就象斷了線的風箏一樣,忽而東,忽而西。
(《風雷》1部52章)
我好比隔著玻璃向外飛的蟲鳥兒,眼看到外面明朗的天,頭碰的生疼也飛不出去,一來二去,變成斷線的風箏,上不著天,下不著地。(《野火春風斗古城》16章3)
或作[斷線鷂子]。鷂yao。風箏也叫紙鷂。例如
若是這廝識局知趣,見機而作,恰是斷線鷂子,一般再也不來。落得先前受用了一番,且又完全名節,再去別處利市,有何不美。(《醒世恒言》卷13)
上一篇:歇后語《放著河水不洗船》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木頭眼鏡看不透》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