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強龍不壓地頭蛇》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強龍不壓地頭蛇
拼音:qiáng lóng bù yā dì tóu shé
比喻外地人斗不了當地的勢力。例如
咱們一向吹口風兒刮大風,吐口唾沫河漲水,如今龍困沙灘,連小賊娃兒也敢欺負咱!有什么話說呢?這就叫強龍不壓地頭蛇! (《李自成》1卷下24章)
行者道:“你也忒自重了,更不讓我遠鄉之僧。也罷,這正是強龍不壓地頭蛇。先生先去,必須對君前講開。”(《西游記》45回)
或作[強龍不斗地頭蛇]。例如
那幾個歹徒,見人多勢眾,又都不怕死,跳車跑了。有的年輕人要去追,尹盛喜忙攔住:“快開車,強龍不斗地頭蛇。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李武魁等《大碗茶傳奇》)
或作[強龍壓不住地頭蛇]。例如
我們慮的倒不是官家。俗話說:‘強龍壓不住地頭蛇。’村里的男人全跑了,離林村又那么近,難保林炳不會找到她們女人孩子頭上去。(《括蒼山恩仇記》31回)
或作[強龍難惹地頭蛇]。例如
金臺人小見識多,心想自己從浙東一路跑來,還未遇見過此等紅嘴白牙開口敲竹杠的角兒,硬是不給。可強龍難惹地頭蛇,幾個惡少一哄而上,將金臺掀翻在地,一陣亂拳,打得金臺口鼻血流如注。(《金臺三打少林寺》1回)
上一篇:歇后語《屎殼螂戴花,臭美》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當面鑼,對面鼓》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