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拼音: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 , yuàn zhě shàng gōu
姜太公,名尚,字子牙。《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了他在渭水鉤魚,西伯昌(即周武王)請他當(dāng)國師的事。小說家寫成他用直鉤兒釣魚,單等自愿上鉤兒的。指心甘情愿上圈套兒。例如
他向姨太太附耳說:“酒會開始的時候,你和少爺?shù)窖缦献蛔J(rèn)識的打個招呼,生人連睬也別睬,別等散席,就回休息室坐等,來個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野火春風(fēng)斗古城》9章1)
劉杰:“好哇,借銀二兩,歷時不過三年,本利竟高達十六兩,你可真算得起是把鐵算盤哪!”王三:“民間借銀早有慣例,非我所創(chuàng),況且當(dāng)初借銀之時早經(jīng)談妥,這也是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哇!”(來新夏等《火燒望海樓》5場)
或作[姜太公釣魚,一廂情愿上了鉤]。例如
對方是姜太公釣魚,她一廂情愿上了鉤,事與愿違,便一哭二鬧三上吊,打了幾年官司才離婚。(《野婚》46)
或作[姜太公釣魚]。例如
因為王老師工作做得到家,大元下鄉(xiāng)幾乎成了自愿的態(tài)勢。他象其他人一樣報了名,報名意味著自愿,他說不出別的。他很少想到王紹武。他想姜太公釣魚。(馬原《大元和他的寓言》)
或作[愿者上鉤]。
上一篇:歇后語《好鞋不踩臭狗屎》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