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不是冤家不聚頭》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不是冤家不聚頭
拼音:bù shì yuān jia bù jù tóu
冤家,仇人,或昵稱所愛的人。1.指仇人或者不愿意相見的人,偏偏會聚到一塊兒。2.指有因緣的人才會相聚。例如
楊老四覺著人家開會,自己在這兒悄悄聽,不大對勁。他溜到一邊,心想:“不是冤家不聚頭。我走到哪里,張聚英就在哪里。怪啦!(杜鵬程《翰海新歌》)
柳遇春惘然點著頭,似乎明白了梅女士的意思,又似乎不大明白;然后,他的臉上浮現一個苦笑,從齒縫中吐出一句“不是冤家不聚頭”,便踉蹌地跑了出去。(《虹》4)
或作[不是冤家不聚會]。例如
婆子道:“教授方才二十有二,卻象三十以上,想教授每日價費多少心神;依我媳婦愚見,也少不得一個小娘子相伴。”教授道:“我這里也幾次問人來,卻沒這般頭腦。”婆子道:“這個‘不是冤家不聚會’。好教官人得知,卻有一頭好親在這里。”
(《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
上一篇:歇后語《不怕縣官就怕現管》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丑媳婦總得見公婆》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