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不吃饅頭也要蒸口氣》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不吃饅頭也要蒸口氣
拼音:bù chī mán tou yě yào zhēng kou qì
蒸爭諧音。表示不甘心落后或示弱。例如
不吃饅頭也要爭(蒸)口氣,組裝成這臺機器,對咱們非常重要,因為,這可以提高咱們的威信,創造咱們的高大形象。(柳溪《一顆鍥而不舍的鉚釘》)
或作[不吃饅頭,還得蒸口氣]。例如
你們都管我叫大伯,那今天就聽大伯我一句話:別在這里瞎吵吵一通,及早回去,先犒勞犒勞請來的義和團。你們的心思我都懂。不吃饅頭,還得蒸(爭)口氣哪!不過這急不得,老婆們斗牌,一張一張地來。(《庚子風云》2部14章)
或作[不吃饅頭爭口氣]。例如
祝書記,你跟俺評評這個理:辦組的時候叫俺加入,俺就入了;如今生產了,不帶俺了,這不是欺負俺老實頭嗎?俺不吃饅頭爭口氣,非入這個組不行! (《風雷》1部45章)
上一篇:歇后語《上梁不正下梁歪》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不怕縣官就怕現管》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