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老虎嘴里拔牙》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老虎嘴里拔牙
拼音:lǎo hǔ zuǐ li bá yá
比喻冒著極大的危險做事。2.觸犯有勢力的或者很厲害的人。例如
可我們,并不是小山羊!我們是敢從老虎嘴里拔出牙齒來的勇士,我們是用革命思想武裝起來的獨立團士兵。(《前驅》上17)
他把車子在門口外邊一放。嗨!進去買藥,我就不信沒有辦法,別說它是特務機關,就讓它是龍潭,我也要取出水來!它是老虎嘴,我也要拔下它的牙來! (《烈火金鋼》22回)
或作[老虎嘴上拔毛]。例如
我們歇了不到一刻鐘, 一輛嘎斯車趕上來了。一位司機助手,沒等車停穩就推開車門,跳下來。一邊用脖子里圍的白毛巾擦汗,一邊瞅著王軍的車子喊:“這車上的司機呢?什么玩藝,敢開口罵人!”
我一驚,轟地冒了一頭汗,手里端的水碗險些翻了。這位司機助手竟敢在老虎嘴上拔毛! (杜鵬程《年青的朋友》)
或作[老虎嘴上拔胡采]。例如
你返回頭想想看,李鴻云和他媽,完全是個說大話使小錢的人,凡是燙著他皮的事,那可真是實打實的老虎嘴上拔胡采,不是好惹的。(《太行風云》3)
或作[老虎嘴邊拔毛]。例如
九叔的看相攤在市管會管轄之下,招惹了“四街長”,不就等于砸了自家的飯碗?太歲頭上動土,老虎嘴邊拔毛,這種事能做的么? (孫步康《獨眼看九州》)
或作[拔老虎嘴里的牙]、[虎嘴上拔毛]。
上一篇:歇后語《羊肉沒吃著,倒惹一身騷》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老虎嘴里掏肉吃》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