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巧媳婦難做沒米粥》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巧媳婦難做沒米粥
拼音:qiǎo xí fu nán zuò méi mǐ zhōu
比喻缺乏必要的條件就沒辦法解決問題。例如
老楊師傅謙虛地說:“我們也沒甚本事。俗話說巧媳婦難做沒米粥。你們就是有好米,說不定會給你做糊哩!”(馬烽《楊家女將》2)
或作[巧媳婦做不出無米飯]。例如
郭掌柜慢慢道: “法子是有一個,俗語道: ‘巧媳婦做不出無米飯。’不過又要你破費一點兒才行。”(《孽海花》22回)
或作[巧媳婦做不出沒米的飯來]。例如
賈蕓笑道:“舅舅說的有理。但我父親沒的時候,我又小,不知事體。后來聽見母親說,都還虧了舅舅替我們出主意料理的喪事。難道舅舅是不知道的:還是有一畝地,兩間房子,在我手里花了不成?‘巧媳婦做不出沒米的飯來’,叫我怎么樣呢?”(《紅樓夢》24回)
或作[巧媳婦煮不得沒米粥]。例如
官府只顧催征上貢,顧不得民窮財盡。常言“巧媳婦煮不得沒米粥”,百姓既沒有錢糧交納,又被官府鞭笞逼勒,禁受不過,三三兩兩,逃入山間,相聚為盜。 (《警世通言》卷12)
或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例如
二發女人咧咧嘴,眼珠子滴溜一轉,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荒灘漫洼的,屁法也想不出來。”說著,也朝地鋪上一躺,雙手抄在腦后。(陳進軒《葦子園的女人》)
上一篇:歇后語《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