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刬卻君山好)
作者: 徐楓
【原文】:
刬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
巴陵無限酒,辭殺洞庭秋。
【原文作者】:李白
【鑒賞】:
這首詩是李白在乾元二年(759)秋天寫的。這年春天,李白在被流放的路上遇到了大赦,他滿心歡喜,以為朝廷要再次啟用自己了,可是等啊等啊,沒有一點信息。只好在落寞的秋意里,踽踽來到了湘中。在岳州,他遇到了剛被貶了官的族叔、刑部侍郎李曄。他們倆結伴同游洞庭湖,李白便寫下了上面這首詩。
“劃卻君山好”,詩一開始就充滿了奇想和豪情,詩人提出了一個荒唐的設想,說要把君山鏟除掉就好了。劃(chǎn鏟),削除的意思。君山,在洞庭湖的東面,距巴陵四十里。這樣一座點綴在茫茫碧波中的青山,風景很美。李白為什么不接受大自然這份美美的安排,卻要鏟除它呢?難道詩人喝醉了,在說醉話嗎?
“平鋪湘水流”,回答了上句。原來鏟除君山,是為了讓湘水能不受阻礙,自由自在、坦坦蕩蕩地流向大海?!跋嫠保@里指洞庭水。
上面兩句看來好像在寫山寫水,其實詩人是在抒發自己失意的感情。君山立在湖中,擋住水流,使流水不能自由地奔向目的地,這情形多像自己政治上受到阻礙,不能奔向理想目標的處境啊!因此,他要鏟除君山,實在也是為了鏟除人世間的不平事,讓那些有志的人兒能夠在人生的大路上暢通無阻,實現遠大抱負。
可是,君山是鏟不平的,就像人世間的道路一樣,總是障礙重重。浪漫的想法畢竟不現實。在深深的苦悶中,詩人只好大杯大杯地喝起酒來,想在沉醉中忘掉一切煩惱。三、四兩句,就寫詩人醉中看湖水的感受。“巴陵”,山名,在湖南省岳陽市,下臨洞庭湖。這時,洞庭湖那柔波蕩漾的水流,在詩人的朦朧醉眼中,都變成了稠稠的美酒,把這里整個湖光山色都變得醉熏熏的,醉卻了巴陵紅葉,醉卻了君山:那漫山遍野的紅葉,那斑爛酡紅的秋色,不就是洞庭湖的醉顏嗎?這兩句,詩人用“酒”用“醉”,很形象地寫出了秋天緋紅的特色,好美好誘人!走在這漫山遍野的秋光中,詩人一定想借酒澆愁了,但縱有“巴陵無限酒”,醒后前途依舊渺茫,這種濃酒,一定是好苦好澀的!所以“醉殺”二字,不獨寫湖光秋色,也有寫自己但愿長醉不愿醒的意思了,讀來真是沉郁極了。
這首詩在寫作上采用了夸張、比喻的手法,設想奇幻,構思獨特。
上一篇:《除夜作》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隋宮》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