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
作者: 江楓
【原文】: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原文作者】:李白
【鑒賞】:
唐代大詩人李白一生愛喝酒,愛遨游名山大川。一天,他正在宣城謝樓上飲酒賦詩,忽然接到一位素不相識的人寫來的信。邀請他到距宣城不遠的涇縣(今安徽涇縣)去旅游,信上熱情洋溢地寫道:
“先生愛好游玩山水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愛好飲酒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寫信者署名汪倫。李白雖不知道汪倫是何許人,卻對信中描繪的“世外桃源”十分向往,決定應邀前往。當李白如約來到涇縣西南一個村莊時,汪倫早已帶領一群人在村頭迎候。汪倫是涇川豪士,為人熱情好客,倜儻不羈,李白和他一見如故。李白問:“十里桃花在哪里?”汪倫哈哈大笑道:“信上說的‘十里桃花’是一條河水的名字,叫‘桃花潭’。”李白又問:“萬家酒店’又在哪里?”汪倫又笑道:“信上說的‘萬家酒店’,是指我們這里姓萬的老板開的一爿酒店。”李白恍然大悟,方知自己中了汪倫的計,也不禁大笑起來。原來汪倫久仰李白大名,聽說他來到宣城,特地釀制了美酒挖空心思寫了一封絕妙的信,終于把李白騙來。當然,對于漫游四方的李白來說,“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涇縣雖無十里桃花,但皖南山區風光也是夠迷人的。涇縣雖然沒有上萬家的酒店,但好客的主人準備了“金樽清酒斗十千”,也足夠消受的了。這次歡聚,李白和汪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數日后,李白即將乘船離去,汪倫和村民從老遠的地方趕來,一邊走,一邊用腳踏地,打著節拍唱歌歡送。李白看到這一情景,十分感動,當場就寫下上面這首《贈汪倫》詩。
這首詩是李白即興脫口吟出的,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像生活本身一樣自然。
第一句“李白乘舟將欲行”,我李白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那聲口語氣簡直是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出乘興而來,興盡而歸的瀟灑神態。他不像是要在此告別什么人,而像一位旅游者那樣愉快地離去。
第二句“忽聞岸上踏歌聲”,“忽聞”二字表明,汪倫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這樣的送別,表現出李白和汪倫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來就沒有上層社會送往迎來那套繁瑣禮節,而李白這人說走就走了。顯然,李白走時,汪倫不在家中,當他后來得知李白走了,立即趕到柳岸渡頭為他送行。不辭而別的李白固然落落大方,不講客套;踏歌歡送的汪倫既顯得熱情,又不流于傷感。短短十四字就寫出了兩個樂天派、一對忘形交。
也許正因為兩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才引為同調,很珍惜與汪倫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對著眼前風光綺麗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結合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這兩句詩也是脫口而出,感情真摯自然。用水流之長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詩常用的寫法,如說汪倫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樣深呀,當然也可以,但顯得一般化,還有一點“做”詩的味道,感情不夠真。現在的寫法,好像兩個友人船邊餞行,一個“勸君更進一杯酒”,一個“一杯一杯復一杯。”李白酒酣情濃,意態飛揚,舉杯對腳下悠悠流水說道:桃花潭水啊,別說你多么深了,總不及汪倫的友情深呢!口頭語,眼前景,自有一種天真自然之趣,隱隱使人看到大詩人豪放不羈的個性。李白寫詩,出口成章,顯得毫不費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自然灑脫,有很濃人的情味,這種功夫是一般人學不到的。這首《贈汪倫》就集中體現了李白這種高妙的詩風。
上一篇:《贈少年》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贈花卿》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