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內人
作者: 徐楓
【原文】:
張祜
禁門宮樹月痕過,媚眼惟看宿鷺窠。
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
【原文作者】:張祜
【鑒賞】:
這是一首宮怨詩。在唐代,常有一些能歌善舞的漂亮女孩子被選入宮中的宜春院當歌舞妓,人們叫她們為“內人”。這些女孩子一進宮中,就沒有了自由,有家不能回,過著很寂寞很無聊的日子,這首詩就是贈給她們的。詩通過其中的一個女孩子深夜睡不著覺,獨自月下看鳥窠,燈邊救飛蛾的兩個動作,表明了她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對自己處境的哀憐。
第一句是寫景色,并且點明了時間和地點。禁門、宮樹,都是高大厚重而且很古老的東西,它不僅點明了地點,而且表明了女孩子所處的沉重壓抑的環境。我們可以想見被深深鎖在宮內、不得外出的那個女孩子,面對著這黑壓壓的高墻、深院、重重宮門,以及陰森森的宮樹,一定很拘謹,很害怕的。她的活潑潑的天性和青春的生命,也一定都被這威嚴的宮禁束縛了。“月痕過”,點明時間是在晚上,“過”,還表明女孩子在月下已經站立很久很久了。“痕”字在這里,也有著一番深意呢!人不能團圓,月亮呢,也是淡淡的一“痕”殘月,女孩子的心里,怎能不倍感凄涼呢!
第二句寫人。“媚眼”,是說月下凝望的人是一個美麗的少女。“媚”字在這里,還有艷羨的意思。那么,在這藍天隱去,星光漸生的夜里,女孩子一個人在月下看什么呢?羨慕什么呢?原來她看的是宿鷺的窠巢,羨慕的是鳥兒溫暖的小窩啊!不僅看,而且“惟看”,這就暗示我們,宮里的一切都是單調乏味不堪看的,只有鳥巢可看了,說它可看,是因為那鳥兒活得自在,活得有生氣,是宮中唯一快樂和自由的小生命了,它帶給這個女孩子多少美麗的向往和羨慕啊!試想,鳥兒尚且有寬闊的藍天,有飛出禁門的自由,有夜晚歸家的溫馨,而自己卻沒有走出宮門,尋求幸福的自由,沒有與家里人團圓的歡樂,那么,女孩子“看”后艷羨的是什么,不說我們也可知道了。
第三、四兩句,從月下寫到燈下,從室外寫到室內,是說女孩子看到飛蛾投火,心生憐意,就拔下頭上的玉釵,就著燈影,剔開火焰,救出飛蛾的事情。在幽幽的燭影下斜拔玉釵的動作,顯示出了這個女孩子優美的豐姿和倩影,而挑開燈焰救出飛蛾的細節,卻表明了這個女孩子富有的愛心和仁慈有情。其實,從女孩子救出飛蛾的下意識動作里,我們還可以想到她憐飛蛾中實在還有憐自己的心理。深鎖深宮,生活雖然很繁華,穿著也很華麗,但命運卻和飛蛾投火一樣很悲慘。所以,剔開紅焰,是救飛蛾,也是憐自己了。寫出這樣細膩而且含意豐富的動作,藝術手法很高,也表現出詩人對宮中“內人”深厚的同情。
這首詩雖說寫的是宮怨,但妙在不直接寫怨,而是從環境氣氛,從宮中女孩子的二個細小細小的舉動,來反映“內人”的生活遭遇,以及她的不滿和向往,在藝術構思上很有特點。
上一篇:《賜蕭瑀》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贈別(多情卻似總無情)》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