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蕭瑀
作者: 陳筱芳
【原文】:
唐太宗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原文作者】:唐太宗
【鑒賞】: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賢明君主,可他還很重視文學,愛好詩歌呢。
蕭璃(音yǔ)是唐太宗時的一個名臣,唐太宗稱贊他在關鍵時刻不受利誘不怕死,是位“社稷臣”——關系國家安危存亡的大臣,并且贈送他這首詩。
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意思是說:在猛烈的狂風吹擊下,才能發現堅韌不拔的草。在國家動蕩不安的時刻,才能分辨出真正的忠臣。“板蕩”指政局變亂或社會動蕩不安。
第三句和第四句的意思是說:僅僅是個勇敢的人不一定懂得大義,而有才智的人必定懷有仁愛之心。“安”是“怎么”的意思。“仁”、“義”是古代社會中重要的道德標準。
作者稱贊蕭瑀是個經受了嚴峻考驗的真正的忠臣,也是一位智勇雙全、有仁有義之人。
詩歌先寫“疾風知勁草”,以引起下文“板蕩識誠臣”,并且用疾風中的勁草來比喻板蕩時的誠臣。這種“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手法叫作比興,此詩的比興用得準確精煉、生動形象。詩風豪健,議論風發,頗見詩人的識度和胸襟。“疾風”二句已成為封建官吏們喜誦的名句。
上一篇:《賞牡丹(庭前芍藥妖無格)》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贈內人》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