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湘江
作者: 張鐵明
【原文】:
杜審言
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原文作者】:杜審言
【鑒賞】:
萬紫千紅的春天,繁花斗艷,百鳥爭鳴。春光融融,令人心曠神怡,輕松歡快。但美好的春色,卻也會勾起不幸人兒的辛酸,引出無限的悲傷。初唐詩人杜審言這年春天正好遭貶,被迫離開京城,流放到南方偏遠的邊疆去。離愁別恨,心中好凄苦啊!渡湘江南下的路上,見到春景依然如畫,但自己卻已是個受到懲罰的失意人,不免又增添了幾重憂愁。于是忍不住對著眼前的美景,訴說自己滿腔的哀愁。
“遲日園林悲昔游”,詩人因眼前的春色回憶起往昔的春游:過去我曾在這園林里盡情地漫游,多舒適、多悠閑呀;如今園林春景依舊,我卻行走在被流放的途中,真是愁楊百轉,悲從中來啊!
“今春花鳥作邊愁”,我放眼望去,滿目春光,春花爛漫,眾鳥和鳴,可我哪有興致去欣賞啊!花容不能減少我的悲痛,鳥聲反更增加我的愁思;在我這個傷心人的眼中,就連春花春鳥也因為我要去邊疆而顯得惆悵。
“獨憐京國人南竄”,這般花鳥的哀愁都只為可憐我這個京國(長安,今西安,唐代京城)人竟然被人驅逐出京,流放(竄)到偏僻的南方邊疆。
“不似湘江水北流”,可嘆啊!我不能像眼前的湘江水,浩浩蕩蕩地向北方——京城長安的方向流去。心中有著說不盡的悲哀和傷心啊!
詩歌中的春花美景,飽含著詩人內心巨大的哀痛。詩人用歡樂來寫哀傷,讓人歡娛的“昔游”、“花鳥”偏偏一一對上“今春”、“邊愁”,“湘江水北流”對應“京國人南竄”,這種強烈的對比,使歡快反襯出傷感,在樂景中融進的是傷情,令人添出更多的哀愁。大詩人杜甫是杜審言的孫子,據說他的一對名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還是受到“今春花鳥作邊愁”一句的影響而化出來的呢!
上一篇:《渡漢江》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渡荊門送別》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