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作者: 康萍
【原文】:
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
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原文作者】:羅隱
【鑒賞】:
這是首詠柳詩。古代長安(西安)城外,有一條河叫灞水,灞水岸邊長滿了柳樹。一到晚春,柳絲就長長地垂掛下來,輕風吹來,柳絮飛揚,柳絲拂動,實在是婀娜多姿,叫人生出無限情意。古代有“折柳送別”的風俗,(因為“柳”和“留”諧音)所以灞水岸邊就成了人們送別的好地方。這首詩是詠柳,好像又通過詠柳,來寫青樓女送別相好的情景。
第一句是說:天氣晴朗,春風暖洋洋的,灞水岸邊,有很多人在送別。“頻”說明送別的人一批又一批。這一句沒有直接寫柳,但送別時人們肯定會折下一枝枝柳條,表現綿綿情意。所以這句是從送別中暗暗點出了“柳”。
第二句寫柳條在春風中,輕輕拂動,相倚相偎,幾乎承受不了春風的吹拂。這一擬人化的手法,既形象地寫出了柳的風神,又使柳條帶上了人的情感。仿佛使您看到此刻有一對依依惜別的情侶相依相偎,難舍難分,就像岸邊的柳條;而依偎的柳條,更增添了他們纏綿的情意。
第三、四兩句用的仍然是擬人化的手法,苦惱的柳條好象在嘆息:我的柳絮整天沒有目標地漫天亂飛,我長長的垂絲又實在太輕柔了,怎么知道如何絆住過路人呢?“猶”是況且的意思。“爭解”是“怎么知道”的意思。這兩句寫出了柳的特征。晚春時,春風一吹,柳絮就飛呀飛,好像很快活,其實它們是漫無目的地亂飛。有的飛落嘩嘩的河水中,不知被水流帶到哪兒去了;有的落在岸邊,被人們踩爛;有的飛在人身上,被人用手拍掉,更多的不知飛到哪里去了。雖然它們有長長的垂柳,可以纏擾人,找一個依靠,使自己不再漫無目的地亂飛,但它們太輕太柔,實在沒有什么力量可以把人纏住的。這兩句又很象寫青樓女子的命運。她認識了一個相好,那相好這時就要走了,她的命運就象那沒有目的亂飛的柳絮,沒有安全的歸宿。雖然她情意纏綿,就像那柳絲纏人,想把相好的心留住,雖然相好的此刻和她相依相偎,但他只是個過路客,今天可以和這個好,明天又可以同另一個親熱,她的多情實在是白搭了。詩人好像有些嘲笑她,其實是在為她難過:你的命運太悲慘了。這里面,可能也有詩人自己的一些思想。在就要滅亡的唐末社會中,詩人也和那柳絮一樣,沒有辦法掌握自己的命運。所以詩人是為這個青樓女子難過,也為自己,為所有和自己有同樣命運的人嘆息。
這首詩詠柳,寫出了柳的特征,又巧妙地喻人,寫出了人的命運,寫得十分自然貼切。
上一篇:《楓橋夜泊》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桃花溪》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