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古跡(群山萬壑赴荊門)
作者: 徐楓
【原文】: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珮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原文作者】:杜甫
【鑒賞】:
王昭君,西漢元帝時的宮女,后出塞和親,遠嫁漠北的匈奴首領。她生長在湖北秭歸,這首詩就是寫昭君的故鄉(xiāng)和昭君出塞的事。
一、二兩句的意思是說:群山萬壑隨著湍急江水,向荊門山奔去,山那邊有一個美麗的小村,就是哺育了明妃的地方。“明妃”:昭君又稱明妃。
三、四兩句的意思是說:昭君離別漢宮,遠嫁匈奴,這一去啊,關山萬里,那里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沙漠。這一去她就沒有回來,她那草色青青的墳墓,至今仍然留在異鄉(xiāng)暮色籠罩著的黃昏里。“紫臺”:皇宮。“青冢”:指昭君墓,它座落在內(nèi)蒙古大黑河濱,傳說墳上草色常青。
五、六兩句的意思是說:昏庸的漢元帝只從圖畫上選美,又怎能賞識昭君絕世無雙的容顏呢?因而造成了她葬身塞外的悲劇。可嘆昭君,雖身葬異域,她的魂魄仍舊常常在月夜里回到心愛的家園。古代皇帝選美人,主要根據(jù)畫像來挑選。“省識”,就是略識的意思,也就是指皇帝根本不識昭君之美。傳說昭君雖儀容美麗,但因不肯用錢賄賂一位有名的畫師,畫師故意把她畫得很丑,因此一直得不到皇帝賞識。“環(huán)珮”:女子身上佩帶的飾物,這里代指昭君。
最后兩句的意思是說:千百年來,琵琶聲哀哀切切,彈奏著胡音胡調(diào)和塞外曲,其中分明在傾訴著昭君的怨恨呢!“琵琶”,是從西域傳入中原的樂器。所以后人總把琵琶和遠嫁塞外的昭君聯(lián)在一起。
這首詩全篇寫一個“怨”字。怨皇帝沒有及早賞識昭君,鑄成了她一生的悲劇。杜甫也曾一度接近皇帝但很快被疏遠了。他遠離故鄉(xiāng),“飄泊西南天地間”。顯然,杜甫寫昭君的怨恨,其中也寄托著自己的身世家國之情呢。
上一篇:《詠史(尚有綈袍贈)》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詠柳》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