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賞析·登高/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一首七律,被《杜詩鏡銓》的作者楊倫稱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明胡應麟《詩藪》更推重此詩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為什么呢?是因為那震爍古今的一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還是因為詩人萬里悲秋、百年多病的人生悲劇打動了讀者?
此詩作于大歷二年(767),杜甫在夔州已經住了兩年。這時,他已經五十五歲,是一個百病纏身、風燭殘年的老人了。
詩的前四句寫登高所見之景。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被視為歌詠長江秋色的千古絕唱。
后四句寫登高感觸之情,意蘊豐厚。羅大經評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說:“萬里,地遼遠也;秋,時慘悽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鶴林玉露》)分析得瑣碎了一些,但也是實情。杜甫此時,對仕途已經完全絕望,他的悲秋之感,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常作客”。他一直想回到故鄉,主要是想回洛陽。杜甫少年時代是在洛陽度過的,他寄居在姑母家中讀書。他在洛陽,可能還有一點田產,《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自注說:“余有田園在東京(洛陽)。”但一直到死,他都未能回去。二、多病。杜甫中年以后,身體就很不好。他有糖尿病,在《同元使君舂陵行》中說:“我多長卿病,日夕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孫城。”長卿即司馬相如,他患有消渴癥,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糖尿病。杜甫的肺病也一直很嚴重,他的詩中常常提及,如“病肺臥江童”(《別唐十五誡因寄禮部賈侍郎》),“肺病幾時朝日邊”(《十二月一日三首》),“衰年病肺惟高枕”(《近照》),“肺氣久衰翁”(《秋峽》)等。他還有嚴重的風濕麻痹癥。他在《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中說:“老妻憂坐痹,幼女問頭風。”后來甚至半身不遂了。他在《清明》詩中說:“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而且眼也花了(“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小寒食舟中作》),齒也落了(“齒落未是無心人”《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近呈蘇渙侍御》),身體差到了極點。
羅大經說“獨登臺”是“無親朋也”,說得很好。以杜甫現在的身體,他要去登高,不可能沒有人陪著,至少兒子宗武應該在身邊,但是他卻說“獨登臺”,是因為他最關心的弟妹和最知心的朋友都不在身邊。杜甫有四個弟弟,只有最小的弟弟一直跟在他身邊,其他的弟弟和妹妹天各一方,有時連消息都沒有。他的詩中常常說到“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恨別》);“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月夜憶舍弟》)。他登上高臺,思念親朋,其孤寂的心情溢于言表。
尾聯很傷悲,也很無奈。時事艱難,生活也艱難,頭上的白發倒是不斷地增加了,而且因為病,最近連酒都不能喝了,人生至此,可謂慘痛至極了。
這首詩為后人所推崇的,還有爐火純青、不露一絲斧鑿痕的技法。明胡應麟說:“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移,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后無來學。此篇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詩藪》)
上一篇:名篇賞析·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杜甫
下一篇:名篇賞析·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