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名言篇·識眾寡之用者勝》鑒賞
〔謀攻〕識眾寡之用者勝。
【鑒賞】這是孫子指出“知勝有五”中第二種可以知道能夠勝利的情況。關于“識眾寡之用者勝”這句話,各家注釋理解不一。顧福棠注:“十則圍,五則攻,倍則分,眾之用也;敵則能戰,少則能逃,不若則能避,寡之用也。能識眾寡之用,則雖軍情叵測,亦卒無不勝之理。”此以孫子之言:十(倍)、五(倍)、(一)倍為“眾”,敵、少、不若為“寡”,各有其打法為解。陳啟天注:“謂精通使用多兵與寡兵之戰略戰術者,則戰可勝也。戰略戰術之決定,通常以敵我兵力之多寡而異,知此者即能獲勝。”這是通論多兵與寡兵之戰略戰術各異,精此則戰可勝。
關于用兵多少能夠勝利,孫子《行軍》篇說:“兵非貴益多也,惟無武進,足以并力、料敵、取人而已。”孫子認為,用兵不是越多越好,而貴在精當。他在吳國指揮的伐楚戰爭,就以精兵三萬破楚二十萬大軍。《尉繚子·制談》篇說:“有提三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孫)武子也。”孫子自己能“識眾寡之用”,故戰而常勝。
戰國時代軍事家尉繚也是一個能“識眾寡之用”的人。《尉繚子·兵令》篇說:“古之善用兵者,能殺(精簡)士卒之半,其次殺其十三(十分之三),其下殺其十一。能殺其半者,威立海內;能殺其十三者,力加諸侯;能殺其十一者,令行士卒。”尉繚認為,用兵必須精簡,把那些老弱病殘、貪生怕死、違反紀律者都精簡掉,就能提高部隊的戰斗力。能精簡一半的,可以“威立海內”;精簡十分之三的,可以“力加諸侯”;精簡十分之一的,可以“令行士卒”。尉繚能“識眾寡之用”,按照孫子的名言,他若指揮戰爭,也必然勝利在握。
秦始皇欲攻取楚國,問需用兵多少,將軍李信說:“不過用二十萬人。”又問王翦,對曰:“非六十萬人不可。”結果,李信率二十萬伐楚,被楚人用計擊破,大敗而回;王翦將兵六十萬攻楚,用計大破楚軍,殺其將項燕,竟滅楚國。由上觀之,李信輕敵,只要二十萬,故敗;王翦充分估計到楚國的力量,一定要六十萬人方可,其“識眾寡之用”,故大獲全勝。
上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
下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以虞待不虞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