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主題篇·兵不厭詐》鑒賞
〔計〕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勢〕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勢〕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
〔虛實〕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
〔虛實〕兵之勝,避實而擊虛。
〔軍爭〕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
〔軍爭〕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九地〕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眾陷于害,然后能為勝敗。
【鑒賞】用兵打仗,應以計謀和詭詐的手段去奪取勝利,這是孫子軍事思想的一個重要觀點。他所說的“兵者,詭道也”,“兵以詐立”,就是這種觀點的集中體現。
“詭道”究竟有多少種方法?這里摘錄了他在這一方面的言論。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這是“示形”的方法,即用所“示”的假形使敵方產生錯誤的判斷而導致錯誤的行動,我方可乘機將其擊敗。
“利而誘之”,即我方放出一些弱兵、牛羊、百姓、財物作為“利”而誘使敵方出來捕捉,然后把它殲滅之。所謂“以利動之,以卒待之”,亦屬此類方法。
“亂而取之”,可用奸細在敵營中制造謠言,或用兵佯攻,使敵軍混亂不堪,然后將其擊敗。
“怒而撓之”,可用挑逗、辱罵,或用兵擊其要害等方法,激怒敵帥,使其喪失理智,莽撞蠻干,我方即可將其擊潰。
“卑而驕之”,可用卑下的言辭去游說,也可示以羸弱寡少,或令我軍“佯北”,使敵滋長驕傲情緒,從而給我方以可乘之機。
“佚而勞之”,是用計使敵人疲乏勞累,從而將其擊敗的方法。
“親而離之”,是用計離間敵方親密的盟友或大臣,從而削弱敵方的力量。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是在敵人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發起進攻,從而給其沉重打擊。所謂“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亦屬此類方法。
“以正合,以奇勝”,是以正兵當敵,與敵周旋;另用奇兵從側后偷襲而取勝的方法。這種方法的要點在于“善出奇”。
“攻其所必救”,是攻敵之要害,引出壁壘中的敵軍前往營救,在敵人行進中設伏殲滅之。
“避實而擊虛”,是避開敵人兵力充實、強勁的部位,而擊其空虛、薄弱的環節,此法往往容易獲勝。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是避開敵人初出時的銳氣,而在敵人欲歸、出現惰氣時發起攻擊。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是把軍隊投入沒有退路的死亡之地,以激發其拼死戰斗的決心,從而打敗敵人的方法。
上述種種方法,都是用詭詐的手段去奪取勝利,是“兵不厭詐”思想的具體運用。
兵不厭詐,自古以來的戰爭都是如此,它是長期戰爭經驗的總結。哪一方在戰爭中詭詐的計謀多,就可能獲勝;哪一方循規蹈矩,無詭詐之計謀,就可能失敗。這里舉一個最有名的戰役,戰國時期秦趙長平之戰為例。
公元前262年,韓上黨郡守馮亭眼看秦兵日進,而韓無力抵抗,乃以上黨郡十七城獻給趙國。趙即發兵取上黨,并派廉頗將軍駐守長平(今山西高平市西北)。秦趙兩軍在長平相持三年之久,由于廉頗的防守堅固,秦軍竟不能有所得。這時,秦相范雎派人至趙當間諜,向趙孝成王說:“秦最怕的是趙奢之子趙括為將,廉頗容易對付,而且快要投降了?!壁w王信以為真,即派趙括代廉頗為將。趙括一到前線,就出兵擊秦。秦軍假裝敗走,而張開兩支奇兵包抄敵后。趙軍追逐至秦壁壘,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千人斷絕了趙軍的退路和糧道,又一軍五千人插入,把趙軍一分為二。趙軍出戰不利,在圍困中堅守。趙兵四十六天沒有糧食接濟,以致內部自相殘殺而食。趙括親自率銳卒搏戰,被秦軍射殺。于是趙軍四十萬人降秦。秦將白起恐趙卒反復為亂,乃設詐而將其全部坑殺。
在這場戰國末年兩強相爭的長平之戰中,秦國派間諜欺騙趙孝成王,使趙王用趙括代廉頗為將;當趙軍出擊時,秦軍又假裝敗走而張開兩支奇兵包抄敵后,斷趙軍的退路和糧道,并把趙軍隔斷為二;最后秦將白起設詐,把趙軍四十萬降卒全部坑殺。由于秦國在這場戰爭中兵不厭詐,屢出奇計;趙國受騙上當,只會硬打而無計謀,故秦趙長平之戰以秦國的大勝和趙國的慘敗而告終。
兵不厭詐在現代戰爭中,仍然是勝敵的良策。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蘇聯的進攻,就采取了一系列詭詐欺騙措施。它先是與蘇聯簽訂有效期為十年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使蘇聯放松戒備;同時在行動上也偽裝實施侵英的“海獅”計劃,但卻偷偷地從西歐向蘇聯邊境調集軍隊。在一個星期天的凌晨,德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突然以大量坦克和飛機向蘇聯發動大縱深、高速度的猛烈攻擊。蘇聯措手不及,在戰爭初期遭受嚴重的傷亡和損失,陷入被動的困境。
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的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中,英國的新聞機構不斷報道: 多達六十架的鷂式攻擊機將在馬島上空逞威,二十多架鷂式攻擊機首次在空中加油后將飛往馬島。但戰后記者了解到: 垂直起降的鷂式攻擊機在作戰中最多只有二十架,而空中加油的鷂式攻擊機其實只有兩架。由于英國在這次戰爭中運用虛張聲勢的欺騙宣傳,使阿軍士兵產生了一種恐懼心理,因而造成這樣的奇跡: 在古斯格林,一千三百名阿軍士兵被四百五十名英國傘兵所俘虜;在斯坦利港,一萬一千名阿軍向四五千名英軍投降??芍粎捲p的欺騙方法,在現代戰爭中仍然被廣為采用。
上一篇:孫子兵法·主題篇·禁祥去疑
下一篇:孫子兵法·主題篇·廟算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