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名言篇·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鑒賞
〔謀攻〕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鑒賞】孫子這一段經典性言論,曾被無數軍事家、戰略家運用指導戰爭。孫子認為,戰前必須了解“彼”(敵方)和“己”(我方)兩方面的情況,才能百戰而沒有危險。王晳注:“殆,危也。謂校盡彼我之情,知勝而后戰,則百戰不危。”如果只知道我方的情況而不了解敵方的情況,“不知彼而知己”,則勝負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以概率而言,只能是“一勝一負”。李筌注:“自以己強,而不料敵,則勝負未定。”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不知道,不掌握,“不知彼”又“不知己”,像瞎子一樣,莽撞蠻干,則每次戰爭都必然發生危險。杜佑注:“外不料敵,內不知己,用戰必殆。”孫子這段為無數實踐證明了的、被毛澤東稱為“科學的真理”的教誨,值得每個戰爭的決策者、指揮者深刻領會,銘記于心。
明朝末年,后金皇太極率主力進攻寧遠(今遼寧興城市),駐守寧遠的是明朝名將袁崇煥。袁崇煥是一位深于謀略的軍事家,他熟悉敵我雙方的情況:認為后金軍擅長機動作戰,但缺乏攻城經驗;而明軍雖不利于野戰,但守城是明軍的強項。于是,他一面向朝廷求援,一面高筑城墻,深挖壕溝,依托堅固城池,并發揮炮火威力,以克敵制勝。當城外的后金兵蜂擁而上時,袁崇煥指揮明軍用大炮轟擊,給后金兵重大殺傷。皇太極遭受重創,只好放棄寧遠,敗退而回。袁崇煥“知彼知己”,沉著指揮,贏得這場守城戰的勝利。
東晉時期,北方前秦君主苻堅以百萬之眾進攻南方。有人告訴他:“彼方有賢人,謝安、桓沖,都是江表偉才,不可輕敵。”苻堅說:“我以八州之眾,士馬百萬,投鞭可斷江水,何難之有?”乃堅持南伐,以為一舉可攻破東晉。苻堅知道自己士馬之眾,而不知道東晉有謀略高手,“知己”而“不知彼”,以致在淝水之戰中一敗涂地。孫子說:“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苻堅可能勝過其他戰爭,但在淝水一戰大敗而歸。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名言,還可運用于軍事以外的任何競爭、競賽活動中。前幾年,謝軍在馬尼拉同前世界冠軍瑪雅·奇布爾達尼澤進行女子國際象棋的爭霸戰。賽前,教練收集了瑪雅與人對弈的219盤記錄,反復與謝軍分析、研究。因此,謝軍對她的棋路特點、優勢所在以及如何對付她的策略早就胸有成竹。當第三局瑪雅布出“奇柯林防御”,想以此控制局面時,謝軍誘敵入網,很快贏得勝利。謝軍“知彼知己”,巧施謀略,登上女子國際象棋世界冠軍的寶座。
上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上下同欲者勝
下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