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名言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鑒賞
〔計〕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鑒賞】孫子在《計》篇中論述“兵者,詭道也”,然后從“能而示之不能”到“親而離之”,列舉大量運用“詭道”而勝敵的方法,最后總結道:“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可知“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乃孫子“詭道”戰法的核心所在。錢基博《孫子章句訓義》云:“‘能而示之不能’至‘親而離之’十二語為目,而‘攻其無備’二語是綱,乃總結‘能而示之不能’十二語而明其妙用。”“詭道雖多,兩言蔽之,不過曰‘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云爾!”陳啟天《孫子兵法校釋》注:“十二種詭道之根本原則,在‘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八字。”這些議論,都很有見地。如“詭道”中的“利而誘之”一法,在誘使敵人出來后,即“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將其殲滅;“卑而驕之”一法,其用心在麻痹敵人,然后再“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將其擊垮;如此等等。
其實,整部《孫子兵法》許多謀略的重心都在“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如《謀攻》篇云:“以虞待不虞者勝。”所謂“虞”,即準備。此言就是說:攻其無備,就能勝利。再如《勢》篇云:“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奇兵繞道敵側后,“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因而取勝。《軍爭》篇云:“難知如陰。”是要使敵人無法知道我軍的意向和蹤跡,然后可以“攻其無備,出其不意”。《行軍》篇說,敵人渡水而來,“令半濟而擊之”。在敵人一半已渡、一半未渡時發起突然襲擊,這就是“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策略。《九地》篇說:“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這完全是“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策略的具體化。《虛實》篇云:“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這些話,不過是“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換一種說法。該篇又說:“兵之勝,避實而擊虛。”所謂“虛”者,是敵人沒有防備的地方。“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故能取勝。由上述分析可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實乃孫子兵法勝敵謀略的核心。
在歷史上,運用“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謀略而取勝于敵的,不計其數。其最著名的如:公元前655年,晉國借道于虞以伐虢。在很快攻滅虢國后,晉師回歸宿營于虞,又發動突然襲擊,滅掉虞國。晉人以“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詭詐手段,在一個月內連續滅亡虢、虞兩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在一個星期天的早上,未經宣戰,以海空軍突然襲擊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主要海空軍基地珍珠港。日本“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擊毀美國軍艦18艘、飛機300架,并奪去2500名士兵的生命,其損失異常慘重。
甚為有趣的是,1973年10月6日爆發的埃及等阿拉伯國家向以色列發動進攻的第四次中東戰爭。10月6日這一天是星期天,也是猶太人的“贖罪日”,按猶太教規,教徒們只能在寺院內進行祈禱活動。當天以色列兵營空虛,士兵大多過節去了。同時,10月也是伊斯蘭教的“齋月”,其時教徒白天不吃飯,盡量減少活動,因此以軍認為阿拉伯國家不可能在齋月發起進攻。然而阿軍在這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空襲以軍陣地,使以軍防御設施受到極大破壞,損失慘重。阿軍“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這是以色列方面萬萬沒有想到的。
由上所述可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是孫子兵法“詭道”戰術的一個極重要的謀略,歷史上有許多戰爭都運用這一謀略而克敵制勝。我們必須用心領會其“兵家之勝,不可先傳”的奧妙。
上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
下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