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名言篇·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于眾者,先知也》鑒賞
〔用間〕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于眾者,先知也。
【鑒賞】這是孫子論述的在戰爭過程中偵察敵情、使用間諜重要性的名言。張預注:“先知敵情,故動則勝人,功業卓然,超絕群眾。”陳啟天注:“此謂明君賢將之所以百戰百勝,成功超出于常人之上者,無他道焉,惟在先知敵情,然后定計作戰耳。”戰爭中,如果通過派遣間諜或使用偵察手段預知敵方的兵力部署、作戰計劃、行軍路線等,我方可根據敵方的兵力部署避實擊虛,根據敵方的作戰計劃搶先占領戰略要地,根據敵方的行軍路線設置埋伏。這樣,我方軍隊一動就能戰勝敵人。很顯然,戰爭中先知敵情和不知敵情,打起仗來是完全不一樣的。先知敵情者如在亮處行走,敵人動態都在掌控之中;不知敵情者如在黑暗中摸索,隨時都有可能遭遇敵人暗算的危險。
日本是使用間諜偵察敵情的老手,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和1941年日本發動的偷襲美國珍珠港的太平洋戰爭中,它都派出大量間諜,把對手的軍事情況偵察得一清二楚,故戰爭一爆發,日本就能旗開得勝。這種派遣間諜先知敵情的歷史,還可以追溯到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日本參謀本部在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就派遣20余名青年軍官,以到中國考察為名,進行間諜活動。他們利用創辦“日清貿易研究所”為掩護,在漢口、北京、長沙、重慶等地建立龐大的間諜網,對中國廣大地區的自然資源、經濟水平、軍事設施、交通運輸等各方面的情況進行廣泛調查。在三年時間里,他們向日本參謀本部提供了大量重要情報。這些情報使日本對中國的軍事情況了如指掌,為其后來發動甲午戰爭打敗中國做好切實準備。日本人使用間諜的靈感,來自《孫子兵法》中的《用間》篇。特別是孫子的名言:“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于眾者,先知也。”
上一篇:《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
下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鄉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