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繚綾繚綾何所似?不似羅綃與紈綺。應似天臺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繚綾繚綾何所似?不似羅綃與紈綺。應似天臺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是關于描寫《繪景狀物·扇絹》類的詩句。
繚綾繚綾象什么?不象羅綃和紈綺,好象是天臺山上明月下的四十五尺瀑布一樣。首句提出問題,次句則不直接回答,而是運用反喻加以否定,造成懸念。三四句運用明喻,寫出它應象瀑布一樣,透明、晶瑩,巧奪天工,自然天成。設問、反喻、明喻兼用,使詩句一波三折,起伏跌宕。
注: 繚綾,一種精美的絲織品。羅綃,紈綺,都是絲織品的名稱。羅,織文稀疏的絲織品。綃,生絲綢。紈,細絹。綺,有花紋的綢。天臺山,在今浙江省天臺縣北,山上有瀑布,景象極為壯觀。四十五尺,指繚綾的長度。
白居易《繚綾》 《全唐詩》第4704頁。
上一篇:《累累繞場稼,嘖嘖群飛雀》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下一篇:《老去一身須愛惜,別來四體得如何》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