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渾經雁塞,聲振自龍門。岸裂新沖勢,灘余舊落痕》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波渾經雁塞,聲振自龍門。岸裂新沖勢,灘余舊落痕》是關于描寫《繪景狀物·名山勝水·黃河》類的詩句。
黃河之水夾帶著黃色的泥沙,波濤渾濁不清,經過雁塞向東滾滾流去。從龍門開始流量增大,水聲響亮振蕩山河。河岸經常被洶涌澎湃不可阻擋的急流沖裂,于是黃河山道,在原來黃河流經的地方留下了舊河道的痕跡。詩人通過對黃河流向、水勢及改道的描述,贊頌了黃河之水的磅礴氣勢,同時也暗示了黃河給人們帶來的自然災難。
注: 龍門,在山西河津縣西北和陜西韓城縣東北。黃河至此,兩岸峭壁對峙,形如闕門。故名。
李世民《黃河》 《全唐詩外編》第328頁。
上一篇:《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下一篇:《璧月升東嶺,冷浸扶疏影.苗葉萬珠明,露華圓更清》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