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名言篇·明小不明大
《尚賢下》而今天下之士君子,居處言語皆尚賢,逮至其臨眾發(fā)政而治民,莫知尚賢而使能,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何以知其然乎?今王公大人,有一牛羊之財不能殺,必索良宰。有一衣裳之財不能制,必索良工。當王公大人之于此也,雖有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實知其不能也,不使之也。是何故?恐其敗財也。當王公大人之于此也,則不失尚賢而使能。王公大人,有一疲馬不能治,必索良醫(yī)。有一危弓不能張,必索良工。當王公大人之于此也,雖有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實知其不能也,必不使。是何故?恐其敗財也。當王公大人之于此也,則不失尚賢而使能。逮至其國家則不然,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則舉之,則王公大人之親其國家也,不若親其一危弓、疲馬、衣裳、牛羊之財與?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皆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此譬猶喑者而使為行人,聾者而使為樂師。
【鑒賞】墨子是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重要開拓者之一。上列《尚賢下》的原文,“明小不明大”,又叫“知小不知大”,類似的話在《墨子》的其他篇目中也較為常見。這是墨子對歸謬式類比推理的一種概括。歸謬式類比推理,是中國古代邏輯(墨辯,辯學,墨家辯學)的核心和主要推論方式。
歸謬式類比推理的實質,是揭露對方的邏輯矛盾,以戰(zhàn)勝對方。墨子為論證“尚賢”的主張,先從揭露對方的邏輯矛盾入手。墨子說,當今的掌權者王公大人士君子,有一牛羊不會宰殺,一定要找好屠夫。有一布料不會做衣服,一定要找好裁縫。有一病馬不會治,一定要找好獸醫(yī)。有一張弓需修理,一定要找好工匠。這叫“居處言語皆尚賢”,即日常生活的小事,都知道尚賢。而遇到治國的大事,卻不知尚賢,這叫“明小不明大”(“知小不知大”)。
《小取》把這種歸謬式類比推理,命名為“推”,并下定義說:“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還制定“推”的規(guī)則是:“以類取,以類予。”“有諸己不非諸人,無諸己不求諸人。”
“治國須尚賢”,為對方“所不取”。墨子證明“治國須尚賢”,跟“居處言語皆尚賢”,屬于同類。同類事物有同樣性質,應該下同樣判斷,采取同樣態(tài)度。既然“居處言語”,即日常生活的小事,都知道尚賢,那么,“治國”的大事,就更“須尚賢”,這叫既“明于小”,又“明于大”,既“知小”,又“知大”,符合“以類取,以類予”和“有諸己不非諸人,無諸己不求諸人”的規(guī)則,邏輯一致,合乎邏輯。對方犯“明小不明大”(“知小不知大”)的邏輯錯誤,不符合“以類取,以類予”和“有諸己不非諸人,無諸己不求諸人”的規(guī)則,自相矛盾,違反邏輯。
《天志下》說,諸侯王公大人,知道闖入人家場園,偷人家桃李瓜姜;翻越人家的墻垣,綁架人家的子女;在人家倉庫墻上挖洞,偷竊人家的金玉布帛;翻越人家的牛圈馬廄,偷竊人家的牛馬;枉殺無辜等,這些是不對的,要處罰。但卻把“侵凌攻伐兼并”,說成“義”。這是“知小不知大”(“明小不明大”)的歸謬式類比推理。
《天志下》和《非攻上》說,“少見黑曰黑,多見黑曰白”,“少嘗苦曰苦,多嘗苦曰甘”,是用比喻,形容對方自相矛盾,以及“明小不明大”(“知小不知大”)的荒謬。《非攻上》原文說:“今小為非,則知而非之。大為非攻國,則不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也是犯“明小不明大”(“知小不知大”)的邏輯錯誤。
《魯問》載墨子對魯陽文君說,世俗之君子,知小不知大。竊一狗一豬,叫“不仁”。竊一國一都,卻叫“義”。這就像看見一點白,叫白,看見很多白,卻叫“黑”。
“明小不明大”(“知小不知大”),是墨子對歸謬式類比推理的概括,“少見黑曰黑,多見黑曰白”,“少嘗苦曰苦,多嘗苦曰甘”,是用比喻,都是形容對方的自相矛盾,荒謬背理,也是歸謬式類比推理。
墨子還列舉跟“少見黑曰黑,多見黑曰白”類似的比喻,如《節(jié)葬下》和《公孟》原文所說“禁耕求獲”,“負劍求壽”,“無客學客禮”,“無魚為魚罟”等,都是形容對方自相矛盾,荒謬背理,都是屬于歸謬式類比推理。
鼎盛于前五世紀的墨家創(chuàng)始人墨子,首創(chuàng)歸謬法的自覺辯術,是戰(zhàn)國前期初具規(guī)模、自成體系的應用邏輯,為后期墨家《墨經》總結系統(tǒng)辯學積累了豐富素材。
在西方,歸謬法的廣泛應用,極大地促進了系統(tǒng)邏輯學的誕生。古希臘芝諾、蘇格拉底、柏拉圖,都極善運用歸謬法,為亞里士多德邏輯的創(chuàng)立準備了條件。歸謬法辯論方式dialectic,是辯論術的統(tǒng)稱,在西方近代以前,長期兼作邏輯學的總稱。
在百家爭鳴中,墨子率先運用和總結貫穿矛盾律的歸謬反駁方式。《墨經》對“推”這種歸謬式類比推理定義和規(guī)則的總結,言簡意賅。“推”的論證方式,有歸謬法的演繹必然性和邏輯性,兼具類比推理的生動形象性,富有說服力與感染力,是辯論的得力工具,行之有效,諸子百家都慣用常用,一直沿用至今。
世人經常爭論“中國有無邏輯”,以及“有什么邏輯”的問題,從墨子概括“明小不明大”的術語,到《小取》定義歸謬式類比推理的發(fā)展脈絡,足能找到解決這一爭論問題的正確答案。
上一篇:《墨子·名言篇·挈泰山越河濟》鑒賞
下一篇:《墨子·名言篇·是久與是不久同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