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本書體例】
【原文】:
峨眉山月歌
………………… …………………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原文作者】:李白
【原文出處】:
——《全唐詩》卷一百六十七,中華書局1979年版1726頁。
【詩話】:
0707 苕溪漁隱曰:“東坡《送人守嘉州》古詩,其中云:‘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謫仙此語誰解道,請君見月時登樓。’(1)上兩句全是李謫仙詩,故繼之以‘謫仙此語誰解道,請君見月時登樓’之句。此格本出于李謫仙,其詩云:‘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還憶謝玄暉’(2),蓋‘澄江靜如練’(3)即玄暉全句也,后人襲用此格,愈變愈工。”(宋胡仔《苕溪漁隱從話》前集卷四十二)
0708 談藝者有謂七言律一句不可兩入故事,一篇中不可重犯故事。此病犯者故少,能拈出亦見精嚴。然我以為皆非妙悟也。作詩到神情傳處,隨分自佳,下得不覺痕跡,縱使一句兩入,兩句重犯,亦自無傷。如太白《峨眉山月歌》,四句入地名者五,然古今目為絕唱,殊不厭重。蜂腰、鶴膝、雙聲、疊韻,休文三尺法也,古今犯者不少,寧盡被汰邪?(明王世懋《藝圃擷余》,《歷代詩話》本)
0709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此是太白佳境。然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使后人為之,不勝痕跡矣,益見此老爐錘之妙。(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四,《歷代詩話續編》本)
0710 四明周屺公(斯盛)曰:“太白《峨眉山月歌》,四句中連用峨眉、平羌、清溪、三峽、渝州五地名,絕無痕跡,豈非仙才?”(清顧嗣立《寒廳詩話》十二)
0711 ……若李太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四句中用五地名,毫不見堆垛之跡。此則浩氣噴薄,如神龍行空,不可捉摸,非后人所能模彷也。……(清趙翼《甌北詩話》卷十二)
上一篇:《岸花飛送客 檣燕語留人》詩詞名句鑒賞
下一篇:《平疇交遠風 良苗亦懷新》詩詞名句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