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諸葛亮《梁甫吟》詩:“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
諸葛亮的詩句來源于《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書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齊國有三個勇武絕倫的人,都粗魯不懂禮儀。國君想除掉他們,又沒人能制服得了。相國晏子想了個主意:他拿出兩個桃子對三個人說,三個人,兩個桃子,無法分食,你們各擺一擺自己的功,誰的功大,誰吃桃子。公孫接說,我曾赤手空拳殺死兩只乳虎,我的功大。說完,拿起一個桃子。田開疆說:我手拿兵器,兩次擊退敵人三軍的進攻,我的功大。說完,也拿起一個桃子。古冶子說:我曾跟隨君王乘船渡黃河,一個大黿從河里出來把車上左邊的驂馬吃了。我跳下水和黿搏斗。后來左手拉著馬尾,右手提著黿頭,從水里上來,撐船的人以為是水神。我的功該吃桃子了吧?你們何不把桃子放下?說完,抽出了寶劍。公孫接、田開疆二人聽了說:我們不如他勇,又沒有他的功大,拿了桃子,是不禮讓;無禮而不肯死,是無勇。說完,放下了桃子,都自殺了。古冶子看到這一情況,說:他們兩人為桃子而自殺,我一人活著,這是不仁;夸示自己,使別人難堪,這是不義;自己做錯了,又不能去死,這是無勇。說完,也自殺了。后以“二桃殺三士”指用計謀殺人。
上一篇:《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二者不可得兼.》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