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燕策》記載:戰國時燕(yān)國屢屢受秦國的欺凌,燕太子丹找了個名荊軻的人,待以貴賓,請他前往刺殺秦王。荊軻臨行時,燕太子白衣白帽在易水為他送行。酒宴過后,啟程前,荊軻慷慨悲壯地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接著他“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不復還”后常用為“不復返”。唐·崔顥《黃鶴樓》詩有“黃鶴一去不復返”句。
荊軻刺秦王中的“一去兮不復還”一句,表現出了必死的信心。《黃鶴樓》中的“一去不復返”句是說(傳說中的)仙人子安曾乘黃鶴經過這里,后再也沒回來。現在指走了的人或過去的事再也不會回來了。
參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條
上一篇:《一動不如一靜.》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一發不中者,百發盡息.》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