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雖有學,而行為本》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也要以落實到行動上為根本。指行比學更重要。《墨子·修身》:“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
【例】墨子認為,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歌德則有一句名言: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當代年輕的大學生們,應當勇敢地投身到火熱的實際生活中去,不做溫室里的花朵,而做搏擊長空的蒼鷹!(金炎《做知行統一腳踏實地的人》)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也要以落實到行動上為根本。指行比學更重要。《墨子·修身》:“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
【例】墨子認為,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歌德則有一句名言: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當代年輕的大學生們,應當勇敢地投身到火熱的實際生活中去,不做溫室里的花朵,而做搏擊長空的蒼鷹!(金炎《做知行統一腳踏實地的人》)
上一篇:《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