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人要有所不為,然后才能有所為。指做事應有所側重。《孟子·離婁下》:“孟子曰:‘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例】常見有些領導干部“眉毛胡子一把抓”,四面出擊,雄心勃勃,樣樣都要“爭一流、當先進”,本想“大有作為”,結果卻事與愿違,或事倍功半,或一事無成,“扯斷犁彎累死牛”,勞民傷財遺禍患。其原因之一恐怕是沒有處理好“有所作為”與“有所不為”的辯證關系。孟子曾說:“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段遠明《貴在“有所不為”》)
又作〔有所為,有所不為〕
【例】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推進科學發展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將集中力量在動植物基因(例如水稻基因的重組和轉移)、信息科學、神經科學、人工智能、生態科學、數學、凝聚態物理和地球科學等方面取得新進展。(江澤民《科學在中國:意義與承諾》)
上一篇:《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人材進則軍政修,人心肅則國威遒》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