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出自哪里,《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什么意思,《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原文出處,《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賞析。
【出處】 清·丘逢甲 《離臺詩》 之一
【鑒賞】 強橫的宰相,有權把土地割讓給別人; 而孤弱的臣子,卻沒有力量挽回這種悲慘的命運。清朝末年甲午戰爭失敗后,李鴻章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把臺灣割讓給日本。丘逢甲作這首詩,一方面是責備李鴻章不該放棄臺灣; 一方面也描寫臺灣的愛國志士,雖然有心保衛鄉土,卻又無力抗拒日本侵吞的沉痛、無奈。
【原詩】 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上一篇:《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
下一篇:《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