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出自哪里,《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什么意思,《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原文出處,《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賞析。
【出處】 唐·溫庭筠《更漏子·玉爐香》
【鑒賞】 一片片的樹(shù)葉,一聲聲的雨滴,不斷地滴落在空階上,一直到天明。離情擾人思緒,在漫長(zhǎng)的秋夜里,不停的葉落雨滴,陪伴著一顆悲愴的心靈。“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通常這三句詞都被用來(lái)形容重重心事的人,在夜里聽(tīng)雨聲,反而更增添了滿懷愁緒。
【原詞】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huà)堂秋思。眉翠薄,鬢云殘,夜長(zhǎng)衾枕寒梧桐樹(sh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上一篇:《一個(gè)西湖一才子》什么意思|全詩(shī)|出處|賞析
下一篇:《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什么意思|全詩(shī)|出處|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