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言行處世·淡泊的名人名言大全
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
——《莊子·刻意》
吾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終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段。
——《舊唐書·朱敬則傳》
爽口之物少茹,爽心之行少慮,爽意之言少語,爽身之事少做。
——[宋]邵雍《擊壤集·爽口吟》
不與人爭者常得多利,退一步者常進百步,取之廉者得之常過其初,約于言者必有垂報于后,不可不思也。
——[宋]呂本《官箴》
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
——[元]馬致遠《雙調·夜行船·秋思》
天下無人已俱遂之事。我得,人必失;我利,人必害;我榮,人必辱;我有美名,人必有愧色。
——[明]呂坤《呻吟語·修身》
不與居積人爭富,不與進取人爭貴,不與矜飾人爭名,不與簡傲人爭禮節,不與盛氣人爭是非。
——[明]呂坤《呻吟語·應務》
以澹泊自處,以知能讓人,胸中有無限快活處。
——[明]呂坤《呻吟語·應務》
君子寧居無不居有,寧處缺不處完。
——[明]洪應明《菜根譚》
趨炎附勢之禍,甚慘亦甚速;棲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長。
——[明]洪應明《菜根譚》
世態有炎涼,而我無嗔喜;世味有濃淡,而我無欣厭。
——[明]洪應明《菜根譚》
一爭兩丑,一讓兩有。
——[明]呂近溪《小兒語》
吃虧是福。
——[清]鄭燮《鄭板橋外集·橫額》
與人共事,要學吃虧。
——[清]左宗棠《左文襄公全集·答張朗齋提軍》
財不以蓄為富,官不以顯為貴,名不以彰為譽,施不以報為惠。
——錢琦《淳風》
世界上沒有便宜的事,誰想占便宜誰就會吃虧。
——徐特立《對青年人的幾點希望》
嘗遍窮愁生死味,淡然過去樂無憂。
——蔡和森《遣懷》
平淡最醇最可愛,而最難。何以故? 平淡去膚淺無味只有毫厘之差。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淡者有雋永之意,濃則除激動切急之情感外無余味矣。
——馮沅君《春痕》
與人無爭,不算是無用。
——沈從文《老實人》
對于事物過于淡泊,也就失卻生活的豐富性了。
——林放《優哉游哉,聊以卒歲!》
退出人海,做一個旁觀者,會使你懂得一些別人所來不及發現的道理。
——《羅蘭小語》
一個人處處想得勝、要爭強,則不但享不到成功的樂趣,反而充滿了惟恐被別人超越的苦惱。
——《羅蘭小語》
不怨天,不尤人,自得其樂最是好命。
——三毛《隨想》
平凡簡單。安于平凡,真不簡單。
——三毛《隨想》
在人生中還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凌駕于一切成敗福禍之上的豁達胸懷。
——周國平《悲觀·執著·超脫》
在淡泊中堅持,在天下沸沸揚揚時沉默,在名利場外自甘于寂寞和清貧,這也是一種追求。
——周國平《比成功更寶貴的》
在這個平凡世界,我們需要的,不見得是英雄、偉人,而是這種真真切切、實實在在,可以不忠于世俗,卻無負自己良心的人。
——劉墉《在心靈最微妙的地方》
由絢爛歸于平淡實在是人人必經的考驗,也是對人而言最難戰勝的考驗。
——素素《考驗》
所謂人生的價值,所謂生命的意義,根本用不著“上窮碧落下黃泉” 地去苦苦尋覓,而原本就存在于日復一日的凡俗人生中。
——王彬彬《當代文學中兩種價值的對立與互補》
人不但可以在凡俗中合理地生存,而且也能夠在凡俗中詩意地生存。
——王彬彬《當代文學中兩種價值的對立與互補》
凡俗中的確有詩。凡俗中的確有美。凡俗的生命的確可以是一種美的生命。
——王彬彬《當代文學中兩種價值的對立與互補》
人活著,能活出點滋味,活出點個性,活出點名堂,像英雄那樣轟轟烈烈,像天才那樣驚世駭俗,當然更好;但真真誠誠平平淡淡恬恬靜靜終其一生,無疑也是一種難得的活法。
——莽漢《活著,就是活著》
世上是尋不到一種輕飏若鴻羽、蹁躚如飛絮的瀟灑生活,每一種生活都是無奈的浮沉。再看看自己所過的一份簡單平實的生活便能感到很多安慰。
——娟子《秋天的向日葵》
“心有不平”的怒氣,只會把你陷在原地動彈不得;享受平凡,你的夢想才能無拘無束,自由行走。
——王梅《平淡是美,平凡是福》
人的欲望一定要在傷痕累累的抵達之后才開始否定和背離,所以,到頭來平淡反而成了人生最終的永恒。
——鄧皓《做人的本色》
確切的人生是: 保持一種適宜狀態的與世無爭的生活。
——[法國]蒙田《隨筆集》
我們每一個人在內心深處都覺得,對于生命持一種無憂無慮的淡泊態度,將抵償他自身的一切缺點。
——[美國]威廉·詹姆斯《宗教經驗種種》
上一篇:關于戰爭和平·治軍的名人名言大全
下一篇:關于文化藝術·靈感的名人名言大全